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每一个进展都是教师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的。培养头脑型的儿童,需要头脑型的教师,让教师成为课程的主人。在开展班本课程的研究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将班本课程渗透到孩子的一日活动中是我们近期的研究重点,为了厘清研究方向,杭州市拱宸桥幼儿园教科室组织全园教师开展了班本项目活动研讨。

拱幼畅谈篇

本次活动在教科室主任陈诗昆老师的组织下,各位教师去观察解读幼儿的作品,从作品的解读中每一位教师都学会如何去分析孩子的闪光点与不足之处。

拱幼夸夸团

儿童,就是天生的艺术家。在几幅孩子的作品中教师从儿童的发展角度进行了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我们的教师也改变了以往的评价方式,首先会从构图、设色、主题等几个角度去分析作品,并且评价方式建立躲远点评价体系上,去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多元发展。

经典班本分享

教科室主任陈诗昆老师分享了两个经典班本项目案例《窗外的银杏树》和《红红火火年夜饭》。两个案例都是从幼儿兴趣生发而来,随着幼儿探索的深入及时调整预设思路,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让幼儿能在项目活动中学有所得,学有所悟,而教师则作为幼儿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幼儿在前,教师在后,鼓励幼儿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在两个案例分享的过程中,老师们仔细聆听,认真记录,同时感叹着原来幼儿的能力可以达到这样的程度,原来只要去做,孩子会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拱幼设计篇

在分享过后,陈老师组织老师们以“地铁站”为主题,各年龄段的教师根据现阶段的幼儿年龄特点开展了班本项目活动的研讨,并进行了阐述分享。

小班的《地铁和车的异同点》则是从幼儿的认知出发 ,感知车子与地铁的不同之处。

中班的《乘地铁》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去通过实践体验感受地铁。

大班从地铁的设施、线路图着手,在观察、探索、产生问题、解决问题等系列活动中,去发现地铁的奥秘。

通过本次研讨活动,老师们明晰了班本项目活动的研究方向,意识到实施班本项目活动要追随幼儿年龄特点、兴趣与问题展开研究,只有适合孩子的课程才是最好的,相信在此次活动之后班本项目活动会成为幼儿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撰稿:徐佳璐

摄影:查逸凡

审核:陈诗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