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7日,罗才军特级教师工作室的成员们一起来到绍兴市上虞区参加由上虞区滨江小学主办的“第十一届课堂教学艺术节”,开启了一场传统文化徜徉之旅。

濡染传统文化,浸润智趣课堂

这是一堂很“奇怪”的课!课上,学生在笑,听课老师也在笑。

这真的是一堂很“奇怪”的课!下课,学生不舍,听课老师也不舍。

这是一堂什么课?

这是罗才军校长执教的一篇文言文——《王蓝田性急》。

两步突破,妙趣横生

课上,罗才军老师注重文言文理解方法的习得,课堂围绕“找鸡子”和“吃鸡子方法”两步展开学习,理解重难点势如破竹。

火眼金睛找“鸡子”,文言简练奥秘尽现。古文的难点,最大莫过于省略和代词的运用,而这难点在罗老师的演绎下变得通俗易懂。“再读课文,边读边找鸡蛋,有的一眼就看出来,有的化了妆,隐了身。”罗老师没有引导学生去总结归纳,而是让大家找文中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鸡子”。这时,孩子们的兴趣就来了,好像在和“鸡子”捉迷藏。当大家把找到的“鸡子”全部放回原文中朗读时,孩子们一下子就发现了文言文简练的特点。

你我对比吃“鸡子”,人物性急显而易见。“你们是怎么吃鸡子的?”“王蓝田吃鸡蛋用了几招?”一说招数,孩子们个个化身小侦探,五十五字的文言短文反反复复地读——著刺、掷地、屐蹍、取纳、啮破、吐之……一个个关键词提炼出来了,孩子们不禁感叹,王蓝田先生哪是在吃鸡子啊,这分明是在对付一个巨大的炸弹呀!就这样,王蓝田“性急”的形象不但不言而喻,而且深深烙在了学生心上。

两次创作,学以致用

针对题目“王蓝田性急”,罗老师不满足于学生只是了解意思,而是让孩子们用上一个词,加上自己的名字,说说自己有什么特点。很自然地引导孩子们运用语言,创作文言小文。深度教学就是这么自然轻松,润物无声。

当孩子们对王蓝田的性急感慨万分,情绪激昂不吐不快之时,罗老师适时地让孩子们想象他性急的样子,想象他吃不到鸡子时会说什么,手会怎么摆,脚会怎么做。通过这样的小创作,孩子们再次走进了王蓝田的内心,对他的性格进行进一步的揣摩,细节描写的学习和运用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展开了。

两篇同读,回味无穷

感受了王蓝田的性急的性格之后,罗老师引领孩子们通过朗读的方式学习了另一篇有趣的故事——《一人性缓》。在“性急”和“性缓”之间,孩子们学习兴趣倍增。“是啊,百家米养百家人,我们身边有着形形色色性格迥异的人,我们以后要如何和他们相处?”“我们应该互相了解。”“我们应该换位思考。”……就这样,孩子们金句频出,一堂课从学习知识到领悟为人处世之道,罗老师把孩子们引向了更高远更开阔的世界。

万物长天何言哉,夏将至静待莲开

如何能将文言文上得如此妙趣横生?罗老师为在场的老师们做了《天何言哉——古诗词与文言教学谈》专题讲座。

罗老师以当下最受欢迎的绘本《安的种子》为絮语,提出教育应当顺自然之道,顺生长之道,顺自然规律。在具体的古诗文教学中,他指出“诗文不在解,而在见”,见清晰具体的形象,见浑然的意境,见诗歌里一个个意象所编织出来的诗人情思。为此,罗老师提出在古诗文教学中,要通过寻找看得见的意象,理解分析意象背后看不见的情思。《赠汪伦》里欲行又止的“将欲”,《静夜思》里皎皎的“明月光”,《清明》里细如牛毛的“纷纷雨”……一词带一篇,成为了理解古诗词的切入口。罗老师用《江雪》和《渔歌子》对比,用低沉悲哀的声音朗诵柳宗元想表达的千万孤独,而用现在流行的说唱的语调读出了张志和不须归的欢乐,也是代表了儒家“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和道家的自然无为的差别……就这样,罗老师以具体的课例向大家作了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的解析,引起了大家对古诗文教学的共鸣。

除了古诗外,文言文也是语文学习中的很大一部分。罗老师建议老师不要一下子要求学生去读长篇的哲理类名著,让我们从当下的更为注重生命体验、更为关注个人价值的时代特征出发,选择那些贴近日常生活,人世繁华,可能在古人眼中“难登大雅之堂”却生气郁勃的文言作品来阅读,去融入和笑谈文言文世界,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漫游象山白马,一览冬日春晖

下午,罗才军工作室一行人在绍兴市上虞区滨江小学副校长罗春军的陪同下来到了绍兴市春晖中学,参观了春晖中学校史陈列馆、曲院名师馆、白马湖图书馆、名人故居文化区等,领略一代教育大家的风范。

在那动荡的1920年,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教育界泰斗经亨颐回到家乡浙江上虞,创办了一所不受政府牵制的私立学校,春晖中学由此而生。曾经,一大批中国教育史上的名人来到这里,让我们看到了理想、纯粹和真正的名校风范。在春晖你可以上朱自清的国文课、朱光潜的英文课、丰子恺的美术课、听蔡元培的演讲,欣赏话剧《雷雨》……时光荏苒,这里还有无尽的回忆。如今我们重踏教育大家之路,走过弘一法师的晚晴山房、丰子恺的小杨柳屋、朱自清的旧居和夏丏尊的平屋时,不禁对一百年前这一方教育圣土充满幻想。

此次工作室的上虞之行圆满结束,相信这次不仅给学生播下了一颗千年莲花的幼种,也是给老师们点亮了一盏智趣文言的小灯。知人情,懂趣味,让我们期待这样的文言课堂;有生气,有温度,我们将向教学艺术之美更深处漫溯。

照片来源:罗才军特级教师工作室

撰稿:张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