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读书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极致。如约而至,感受美好,如约而至,心得共鸣。开学不久,9月6日上午,管建琴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因为热爱而相约,齐聚“读书吧”,开展了读书分享活动。

潘国萍老师分享的是《第56号教室的奇迹》:翻开书本,用心品读着《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不时的被感动、共鸣着:雷夫的教育历程和教育信念是那样熟悉而新颖;雷夫的教育观点和信念是那样独特与执着。他的成长经历,对每一个教师“做一名好教师”很有借鉴意义。他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级管理形式,值得我们实践和探讨。它就像一面镜子,告诉我们在教育实践生活中,在什么地方做的不对,哪里需要改善,哪里能够做得更好。

通过对《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研读,明白了教育学生必须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雷夫老师用信任代替恐惧,做孩子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正如他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就应该先做和气待人、认真勤勉的教师。徜徉在雷夫老师的“第56号教室”书海里,真诚地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够快乐地学习、茁壮地成长!

蔡燕老师分享的是《教师沟通的高效策略》:假期阅读了《教师沟通的高效策略》,深深反思了平时与学生的沟通方式,在面对学生的重复错误时,我一直停留在一个思想误区:我认为严厉的批评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促使孩子记住错误,并能改正错误,所以,我习惯用“好几次”“总是”“老是”等词语来强调学生的错误。可不曾想,孩子只是记住了我的严厉话语,自责愧疚,懊恼不已,甚至害怕犯错,而没有把重心放在如何改正错误上。我应该用“未来”的眼光看待“过去”的错误,不管重复几次,都应该引导学生你过去犯了什么错,在将来如何改正错误,纠正错误的方式是什么。这样做让孩子减少心里的负担,对未来充满信心,努力从行动上去改善自己的行为。

李和仙老师分享的是《人间值得》:这是一本能治愈人心灵的书,暑假的时候,我常常翻起它,也是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它告诉我们:生活就是要不紧不慢才叫生活,我们当下的焦虑更多的来自于内心的期望与现实的不符,当我们放下那些不必要的期待,或者没有期待,好好的面对工作,好好的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坚持下来,当内心充盈、自信、自在的时候,那么就没有什么能轻而易举的打败我们。

“人生,只要能照亮某个角落就够了。”书中的这句话让我深有体会,回想从工作到现在,究竟是为了什么每天忙忙碌碌,为了什么乏心劳力,又为了什么殚精竭虑呢?教书也罢,育人也好,只要有某点能照进学生的心中即可。人生不必太用力,坦率的接收每一天,无论做什么,只要自己喜欢就可,对自己来说适度便好。于教学、育人也一样,只有教师的心灵舒畅,你的课堂才舒展,你的学生才更舒心地成长。

刘妍伟老师分享的是《窗边的小豆豆》:这个暑假我拜读了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儿童文学作品——《窗边的小豆豆》,或许很多人在儿童时期就已阅读过这本书,也或许很多人觉得我现在看儿童类书籍不太合适。但是当我读完这本书,我觉得我非常需要这本书,我很受用。儿童看这本书可能会觉得小林校长的做法总是那么有趣,但是成年人再看这本书,会觉得世上竟会有如此智慧的校长,他的身上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可以帮助那些被世俗孤立的孩子找回他们自己。

王晨润老师分享的是《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今年暑假,我拜读了刘庆新老师撰写的《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书,收获颇丰。在学习中,我知道了,若要设定整本书共读目标,应该充分考虑四方面的要素:首先是学情(学生的阅读基础和阅读习惯);其次是课标(要充分关注课标对该学段阅读的总体要求,不轻易拔高要求);再次是课型(不同的课型,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目标要求);最后是体裁(不同体裁的书,其阅读策略和阅读重点是各不相同的,因此,目标也会随之变化)。另外,我还明白了,我们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教材规定的阅读书目和学校办学文化的关系;二是教师指定阅读书目和学生自主选择的关系;三是文学作品阅读和非文学作品阅读的关系。

总之,从原先的“懵懵懂懂”到现在的“一知半解”,《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书,对于我更好地学习“学习任务群”,真是大有裨益!

工作室导师管建琴老师与学员们一起分享了《陶行知教育名篇》。陶公的文章可与白居易的诗相媲美,畅读无碍。学贯中西的陶公为了贴近教育生活实际方便指导人做事而如此为文,可谓用心良苦。 陶公高举“生活即教育”的大旗,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是伪教育,脱离实践经验的知识是伪知识。与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苏霍姆林斯基一样,都倡导让孩子走进生活的大课堂,从而学习“活”的知识,培养“活”的技能,形成“活”的素质,最终培养“活”的人,陶公告诫“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那样耳熟能详,可当中深意却不见底。作为教师,要做一个从心底里爱孩子,所教一切为孩子的好老师。陶公提倡“教学合一”: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师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必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陶公认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三要件,一是好学的教师同学,二是可学的工具,三是必学的督促。

阅读的时光是静谧美好的,读书分享则为阅读者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本次活动激发了工作室老师们的阅读兴趣,相信工作室在书香的润泽下,大家将会修炼功夫,提升素养,丰盈心灵,丰富人生。书海寻芳,遇见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