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日讲座,赋能教育

12月5日晚上7点,杭州市外语实验小学综合楼报告厅座无虚席,一年级家长们在寒冷的冬日夜晚,热情不减,积极参与到新的一期一年级家长上岗培训中,这次讲座的主题为“家庭沟通模式对孩子影响”。

主讲人吴流铭女士,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儿童游戏治疗师,美国认证正面管教讲师,现任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科联合门诊咨询师。

二、家庭互动,沟通为首

对于一年级家长来说,现在共同的挑战无外乎是孩子拖拉磨蹭、丢三落四、不听话、上课不专心......而相较于对孩子的期望,二者之间显然是矛盾的,渐渐地家长们对孩子的期待也变成了对孩子的强制要求,父母和孩子日常的交流互动就时时面临着冲突。

吴流铭老师宽慰道,孩子们刚上小学不久,也经历了很大的挑战,很不容易,面对红色的挑战栏,家长无论是生气、批评还是惩罚,最后造成的只是孩子的对立。

与其成为对立双方,不如好好思考,要怎么传递家长对孩子深切的这份爱,不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爱。

为了让家长有更形象的认识,吴老师现场举起左手,把手掌比作大脑,为大家展示了“手掌大脑”概念。四个手指是头盖骨,大拇指是情感脑,也被称为动物脑。当四个手指向下弯,把情感脑包在里面,此时就成为理性脑,也称为社会脑,主要表现为成年人日常的交流、沟通、判断、选择。

吴老师让家长们做握拳的动作,以此体会平时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对抗,思考是要赢了孩子还是赢得孩子。带着这份思考,吴女士让家长们明确,养育的最终目标到底是考第一名,还是希望孩子拥有更多的优秀品质和技能。

而科学研究表明,大脑中前额叶皮层要长到22岁到30岁才成熟,更何况小孩子,所以从生理角度来讲,面对矛盾,家长要先冷静,在有情绪时,需要先合上大脑盖子。

三、游戏互动,寓教于乐

有了情绪基础之后,接下来就是和孩子沟通问题了,“感觉好,才能做得好”。

现场,吴老师还带来了两组小纸条,小纸条里是家长们常用的两种话语,一种是指令式语言,另外一种是循循善诱的提问。并请了5位家长上来,分别扮演孩子和家长,来体会两种不同的沟通方式带给孩子的不同体验。

“都那么晚了你还不快点写作业!”

“如果不写完作业,周末就别出去玩了!”

“快点吃饭,快点穿鞋,拿上水杯,快点快点!”……

这些日常中非常熟悉的口头禅,都带着命令指责语气,现场家长们听得哈哈大笑,但是饰演孩子的家长表示,当自己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反而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并且很抵触。

“明天需要带什么,你需要我的帮助吗?”

“现在已经7点了,如果我们9点要上床,中间还有两个小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当尝试启发式提问时,“孩子”这次明显脸上露出了笑脸,感觉被尊重,而且很快就在想该干什么。

这又让大家思考,怎样的沟通方式才能够帮助孩子培养出自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动后,吴老师总结道:“要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而不是只会听话的孩子,通过启发式提问,能够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增加他的自信。”

四、家校共育,照亮方向

本次讲座在愉快地氛围中暂时落下了帷幕。然而家长们对孩子的正向沟通教育,相信才刚刚开始。对于孩子来说,学习要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家长来说,要注意呵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帮助孩子度过“难关”。

无论孩子的学习还是家长的教育都还将面临着漫长的道路。然而孩子们和家长都并不孤独,我校正是以关爱孩子,关心家长为教育宗旨。请大胆地向前走吧!路上会有无数的指明灯,照亮着方向;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家校活动,与家长共进步!

撰稿:江之韵

摄影:江之韵

审核:陈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