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4班顾宏博


【个人介绍】

大家好,我叫顾宏博,文津小学504班的学生,爱好音乐,校管乐队的一员,目前正在学习竹笛。

我从2017年学习葫芦丝,师从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理事胡世堂老师。

2018年7月,在参加“第十六届中国优秀特长生艺术节”浙江赛活动中荣获小学A组葫芦丝金奖,同年在“丝韵浙江”第二届葫芦丝巴乌全国邀请赛中荣获儿童组银奖。


我的性格豁达开朗,善良忠厚,大大咧咧,我是狂热的音乐爱好者,最喜欢葫芦丝的悦耳优美,这种音乐以穿透心灵,代表了一个民族的灵魂,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曲《竹林深处》。

《竹林深处》是一首云南葫芦丝名曲,由龚全国填词,杨正玺谱曲,创作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乐曲根据流行云南德宏地区的《葫芦萧调》创作改编,该曲以及其抒情的风格表现了傣族青年们浪漫的爱情生活。




葫芦丝简介

葫芦丝,又称“葫芦萧”,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常用于吹奏山歌、农曲等民间曲调。是青年男女用来表达爱慕思念之情的乐器。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

葫芦丝形状和构造别具一格,它由一个完整的天然葫芦、三根竹管和三枚金属簧片做成。整个葫芦做气室,葫芦低部插进三根粗细不同的竹管,每根插入葫芦中的竹管部分,镶有一枚铜质或银质簧片,中间的竹管最粗,上面开着几个音孔,称为主管,两旁是附管,上面只设簧片,不开音孔(指传统葫芦丝),只能发出与主管的共鸣的和音。通常左面附管发"3"音,右边附管不发音(或发低音"6"音)。

这种乐器以葫芦做为气室,葫芦口做为吹口,通体长约30厘米。常见三管,亦有单管,双管或四管的葫芦丝。无论竹管多少,多以中间的竹管为主管,其余为副管。主管上开几个音孔,一般前六后一,传统的葫芦丝副管上方不开孔,只在管身底部打一个洞,用塞子堵住,塞子与管身之间有线连接,需要时则用小指将其打开。改良的葫芦丝则没有使用传统的塞子,而是跟主管一样在管身上方开一音孔。这样更方便于在演奏时对副管音的反复使用,而且控制自如,更加灵活。吹奏时手指控制主管的音孔以奏出不同的音,若主副管同时开启,吹奏时数管齐鸣,旋律只出自主管,副管仅以和谐持续的单音相衬托,通常是一管发a音,一管发e音,产生和声效果。

它发出的声音犹如抖动丝绸那样的飘逸、轻柔,所以称为葫芦丝。


【结束语】

希望越来越多爱好音乐的同学一起来分享自己学习音乐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