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基于上周的试教以及各位老师提出的宝贵建议,德胜小学数学组再次开展了以“大问题教学”为主题的数学教研活动。9月22日,原西湖区教研员葛金凤老师和德胜小学全体数学老师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
第一堂课是汪雅萍老师执教的《量角与画角》,汪老师通过前置性学习单设置问题“你能画一个角吗?”引导学生思考角的组成部分,唤起学生对旧知的记忆,同时承接新知的学习“你能量出这个角的度数吗”,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上,对量角与画角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生们在观察量角器、观看量角器视频、说说量角器等活动中认识到量角器的构成,包括内外圈刻度、中心、0刻度线等。在此基础上,汪老师带领学生们开展了自主量角与画角活动,学生在操作和体验的过程中,慢慢得总结出了量角与画角的好办法。
第二堂课是徐敏娇老师执教的《倍的认识》,作为一节概念教学课,如何建立倍的概念是课堂的关键。为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徐老师设置了“画出苹果是梨的3倍”这一问题,根据学生的情况反馈,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徐老师通过让学生摆一摆、说一说、画一画等各种丰富的变式,让学生不断的感知的倍的含义,即把( )看作1份,( )数量有这样的( )份,所以( )的数量是( )的( )倍。除此之外,徐老师非常注重学生们数学语言的规范表达,帮助学生明晰什么是标准量,什么是比较量。
下午,葛金凤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指导与点评。葛老师首先肯定了德胜小学数学组在前置性学习研究单方面作出的努力和进步,然后葛老师就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在《量角与画角》一课中,葛老师指出量感的建立,角的度量单位是怎样来的这一点很重要。葛老师肯定了汪老师在这个环节的设计,同时也肯定了汪老师能够基于学生的经验,注重思考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并且练习素材非常丰富,用量角器来画角体现了教材的重组、迁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葛老师也在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可以通过调整量角与画角的教学顺序,沟通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找到在画角中学会量角,在量角中巩固画角的好办法。在《倍的认识》一课中,葛老师肯定了徐老师能够基于起点又高于起点地生成丰富且有价值的素材,借助错误资源找到1倍和几倍的数量关系,设置多种素材的题目,帮助学生建立同样多和倍的关系等方面的教学设计。不过,葛老师也指出课堂中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说如何将倍的关系与除法产生联系,利用除法的经验来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如何体现出倍是两个数比较中产生的,如何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探究学习等。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老师们对前置性学习有了更加透彻的认识,对大问题教学有了更精确的定位。面对葛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宝贵建议,德胜小学全体数学教师将共同解决,努力践行,在双减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数学教学充满活力!
撰稿:鲍璇
摄影:鲍璇
审核:汪雅萍
编辑:陈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