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升教师职业综合素质,提升教师学科内项目化学习和研究的能力,2021年9月25日,杭州拱宸教育集团邀请到浙江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林莉所长做题为《高阶学习和学术性探究视角下的PBL设计与实施》的校本培训。集团总书记、总校长郑明华,各学科教研组组长,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以及拱墅区教育研究院STEAM教研员卢夏萍老师参与此次活动。活动由校长助理苏翔老师主持。

林莉老师首先向大家解释了题目中“高阶学习和学术性视角”的基本含义,紧接着围绕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施提出三个关键性的问题:为什么要开展项目化学习?项目化学习的独特价值在哪里?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和实施中这种独特价值得到体现了吗?针对这三个问题,林老师用了专业的模型和实际教学中的生动例子一一进行阐释。

首先关于为什么要开展项目化学习这一问题,林莉老师借由一个真实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真实的任务和项目化学习中情境的区别。强调项目化学习最终是为了增进实践的理解,帮助学生在复杂情境下学习知识。并由此引出项目化学习的要素,即开放的任务、明确的结果和要求、像专家那样思考和解决。

关于第二个问题,林莉老师先点明项目化学习的独特价值正在于“真实性项目包裹学习内容,改变学科学习从低阶开始并且主要在低阶徘徊的特点,提升学习的高阶性”。紧接着向我们介绍了高阶学习的4个模型及其特点。通过与低阶学习的对比,我们了解到高阶学习的“从重视知识的精确到转向知识的迁移”、“学习者主动建构”等主要特征及其对教学设计的影响。我们需要通过学术性探究型的目标、背景支持、方法、反思、发表来实现项目化学习的高阶性,从而发挥项目化学习的独特价值。

那么这种独特价值是否在实践中真正得到了体现呢?林莉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目前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样态,并借由真实案例指出常见的项目化学习实践中会出现的问题。主要有情境和知识点教学的完全脱离;无效的成功;不够清晰的目标和评价体系等。针对这些问题,林莉老师也提到了在实际进行项目化设计时我们需要注意的原则——要有全局性理解和学科大概念。

本次培训内容专业性较高,让老师们受益匪浅,也为课堂教学与实践打开了新思路。

青年教师研修体会

青年教师:张琪 学科:历史与社会

今天的讲座,林莉老师通过真实案例向我们生动地讲授了高阶学习和学术性探究视角下的PBL设计与实施。作为新教师,对于林莉老师关于批判性思维的讲授尤为印象深刻。 她谈到想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就要让学生站在更多了解信息的基础上做争辩。我们要区分的是立场、事实和观点。即使是同样的事实,立场不同,观点也就不同。所以,作为社会教师,我们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时,需要提供给他们更多的史料,让他们站在不同立场发表自己的观点。

青年教师:赵晓琳 学科:科学

林莉老师的讲座,让我对项目化学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作为教师,我们要避免学生低阶学习,要达到高阶学习,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达成知识的迁移。林老师从设计一款家庭净水装置、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口罩项目和3D打印等多个案例介绍了做怎样的探究,孩子才能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假探究只是学懂了一个知识,而真探究则搞懂了一个现象,做到有效学习。项目化学习需要有开放的任务、明确的结果/要求和像专家那样思考和解决问题。林老师介绍了三种课程,分别是启动课、推进课和展示评价课。这三种课有组织、制度化地启动、激发学生的非正式学习,汇集、优化学生的非正式学习经验。在日后的教学中,我将学习应用项目化学习,助力学生做到真学习,达到高阶学习。

青年教师:孙林彬 学科:数学

今天听了林莉老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通过此次讲座,我不仅了解了什么是项目化教学,还知道了它的实施流程以及教学优势。这种新型的教学活动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发展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通过项目化学习,学生不仅能获得对外连接的机会,加深其对于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高阶思维。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今后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多给学生设置脚手架,尽量多结合生活情境,逐步引导他们理解数学知识点的本质,促进其高阶思维的发展。

青年教师:徐晓晔 学科:社会

林莉老师对项目化学习的深入解读使我受益匪浅。从低阶学习的隐喻到高阶学习模型,林老师运用浅显易懂的例子帮助我们理解系列名词。印象最深刻的是高阶学习部分,这类学习的特征更注重学习者本身的建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更强调情景设置与学生的参与性,这也体现了以生为本的课堂理念

青年教师:陆闻姣 学科:英语

通过今天林莉老师的讲座,我对项目化学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习是一个连续的知识网络形成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建立与世界的连接。项目化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情境中迁移知识。作为教师,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一名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

随着课改的深化,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结合“双减”对教学方式优化的要求,我们要“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项目化学习正是这一精神的体现。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将继续研究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和实践并应用于实践。

撰稿:朱惠颖

照片:曹丽君

审核:苏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