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粽子飘香时,又是端午佳节至。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节日是教育的契机,尽管受疫情影响,线下的端午活动无法开展,但是杭州市拱宸中学的同学们还是在线上开展了以“粽情意”为主题的端午劳动教育活动,让我们瞪大眼睛来看看几个优秀小队的成果吧!


703班:宸梦精灵队

小队成员:高月、严语乐、王雨萱、李雯婧、王羽衡

一、端午小常识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

端午从字面上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

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民间传统:龙舟竞渡,凤舟,悬艾叶、菖蒲、蒜头,写符念咒,射柳,打马球,沐兰汤,采茶、制凉茶,“驱除”五毒,“倒灾葫芦”,斗草之戏,躲端午,端午雨,跳钟馗,端午佩饰

传统美食:吃粽子,饮雄黄酒,吃五黄,吃十二红,吃茶蛋,吃大蒜蛋,吃打糕,吃煎堆

【赛龙舟】

每逢端午节之际,我国各地都有竞赛龙舟的习俗。龙舟竞渡,既有浓厚的娱乐性和激烈的竞技性,又带有强烈的健身性。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隐隐可与古代鸟舟相对应)。

【吃粽子】

粽子通常都是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做成的,粽子有南北之别,馅心有荤素之分。北方粽子一般都加入枣子或豆沙,制成甜味;而在南方则分成咸甜两种,咸味粽子可加花椒、绿豆以及猪肉、牛肉、火腿等肉类,丰富多彩,色味俱佳。

【挂艾叶菖蒲】

端午时节,民间有采集艾叶、菖蒲插在门头窗户上的习俗,古人亦有“七年之疾,求三年之艾”的说法。端午节在门前挂艾叶、菖蒲这一习俗不仅我国有,在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也有这种风俗。

【戴香囊】

端午节戴香囊是我国民间流行最早的习俗,做香囊多用白芷、丁香、苍术、佩兰、艾叶等中草药,研成细末装进袋子,让小孩戴在身上。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涂雄黄】

端午节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典型的做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据说这样做可以给孩子们防邪避秽,同时还能驱蚊虫,使孩子们不受侵咬。

二、唐诗宋词中的端午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端午日赐衣】

唐代: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三、指尖上的端午


浣溪沙——端午 古诗一首 我和奶奶一起包的粽子,真香


配料:糯米,五花肉,咸蛋黄, 包得满满的,有情又有味!

      干贝,虾米,菌菇

母女搭档,干活不累~~ 出锅啦!

-----------------------------------------------------------------------------------------------------------------

705班:扬帆小队队

小队成员:陆姚畅、王思齐、胡博雯、董文倩、吴与同、张泽瑞

端午小常识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我的家乡浙江台州,台州端午节的五大习俗:

1.佩香囊

在台州,有佩香囊的习俗,香囊内装上苍术、雄黄等香药,制成荷包香袋,或用丝线织成小巧的网袋,装一颗樟脑丸挂在蚊帐上,取其驱虫避邪之意。

2.悬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从医学上说,艾叶和菖蒲的茎、叶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入药。所以,在台州,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插上菖蒲做的“避邪剑”或艾条。

3.点雄黄酒

酒因含有毒性而不能饮用,台州人民就改为在额头上用雄黄酒,写“王”字,还有就是在被蚊叮虫咬时,涂些雄黄酒来消解肿痛。台州的老年人还有这样一个习惯,到店里买来雄黄和白酒,调匀后在房前屋后用菖蒲沾着雄黄酒洒个遍,以求平安和福气。

4.吃粽子

民间传说吃粽子是为纪念屈原,传说粽子是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传承下来的。

二、唐诗宋词里的端午节

【五日登北山望竞渡】

[宋]梅尧臣

南方传竞渡,多在屈平祠。

箫鼓满流水,风烟生画旗。

千桡速飞鸟,两舸刻灵螭。

尽日来江畔,谁知轻薄儿

【端午日事】

[宋]余靖

江上何人吊屈平,但闻风俗彩舟轻。

空斋无事同儿戏,学系朱丝辟五兵。

三、指尖上的端午

-----------------------------------------------------------------------------------------------------------------

802班的自写诗

赛龙舟

何思涵

水上龙舟竞向前,

鳞甲片片划水面。

锣鼓鞭炮鼓拼劲,

乘龙男儿正当年。

端午节诗歌

程欣雨

五月的汨罗江

流淌着的不是水

是泪

是千古悠悠中华魂

烟雨江南,又是一年粽子香

后人怀念的不单是美食--

更是屈原那闪光的名字

与那段冲洗不淡的历史

听吧,端午节的鼓声

稠密响亮

看吧,赛龙舟的汉子

呐喊向前

用这千年不变的方式

去告慰一个带剑长吟的忠魂

从那湿辘辘的故事里

打捞出民族不朽的精神

原创诗歌

胡采迪

初夏的上午

还弥漫着淡淡的云雾。

一片叶子

顺着雨

停留在了粽子的一处

散发出一股股

淡雅的清香。

端午

葛梦颖

烟雨江南,又是一年粽香。

伫立河畔,隐隐听见鼓响。

今朝五月佳节

艾草散发着飘香

龙舟上挂的是香囊

那日中夏良辰

你站在罗江畔.上

堪笑楚江空茫茫

长影枯高,

把酒酝酿入豪肠。

叹举世皆浊

你独清留得人间情意在忠魂一去讵能还?

端午思

冯翎萱

年年思,年年思。

那伟大的英雄啊!

早早的住进了中华民族的心中。

年年思,年年思。

那伟大的诗人,

你的篇章啊!

是我们万代歌颂的精神。

年年思,年年思。

今天是你的节日呀!

让我们为你敲起那民族的鼓声吧!

年年思,年年思。

泱泱中华,立德为根,通过“粽情意”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大力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积极引导了拱中学子们懂劳动、爱劳动、参与劳动,从劳动的角度让拱中学子们走进端午、感受端午、品味端午。

撰稿:冯柯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