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将新课标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打造结构化教学课堂,从整体一致性、知识关联性、教学结构化等角度达到提高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2023年11月16日下午,在区教研员潘大琴、戴秀梅老师的组织下,拱墅区数学“结构化教学”中小衔接研讨活动在杭州市观成实验学校千人剧院进行,小学二、五年级和初中数学老师参加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分为课堂展示、说课论课和专家指导点评三部分,本次活动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苏建强老师莅临指导。
一、师生共建,课堂展示
第一节课是由杭州育才登云小学陈淑萍老师执教五年级的《用方程解决问题》,为了让学生切实掌握“找等量列方程”的方法,陈老师创建了初用方程、小试牛刀和大显身手三大环节,让学生经历“建立找等量的意识、强化找等量的思想、应用找等量的方法”的结构化学习历程。为了较好地突破“找等量列方程”这一难点,整节课以“找等量”为核心贯穿始终,引导学生转变固有的逆向思维,转向正向思维,也为后面用方程解决稍复杂问题打好基础。
第二节课是由杭州市大成岳家湾实验学校朱敏老师执教七年级的《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朱老师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学生经历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整节课始终渗透方程解应用题的模型思想,学生不断反思、体会、感悟建模思想和过程。
二、深入剖析,说课论课
第二个环节是老师说课和现场老师评课。杭州育才登云小学的邵宇婷老师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思考、特色凸显五个方面展开说课,介绍了本节课的设计思想,在说课过程中展现了教师对教材和学情的思考与理解;同时围绕结构化教学的理念,不仅关注学生方法引导,还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多样性。
杭州市大成岳家湾实验学校的朱敏老师通过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阐述了自己教学理念,朱老师注重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对等量关系进行建构,放手让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考的多样性。
两位老师说课后,现场的几位老师进行评课。育才登云小学的伊秀君老师先评价两位老师的课堂都非常精彩,然后对陈淑萍老师课堂教学中“找等量”这一教学思想做了深度剖析;华师大附属学校初中部的易晓禹老师评价两位老师对课堂整体把握良好,任务情境丰富,课堂上学生思考深入,课堂效果非常好;观成实验学校初中部的景昱波老师评价两位老师的课堂各有特色,能依据课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展开教学,课堂教学有深度。青蓝小学的汪雪瑾老师评价此次“结构化学习”中小衔接专题研讨活动对一线教师非常有意义,很有启发。两节课围绕方程教学展开,始终致力于数学建模素养培养。特别是第一节课的最后一题,让学生经历困惑--思辨--豁然开朗的思考过程,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充分体悟到方程“未知量”也可以参与运算的优势。
三、高度引领,专家指导
专家苏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和指导。他肯定了两位上课老师和学生们的优秀表现,接着从数学知识的严谨性,目标达成的延续性等方面提出了值得我们中小学数学老师探究的一些观点,并给出一些具体且中肯的建议,为老师们今后探寻“结构化教学”指明方向。
最后,区小学数学教研员潘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潘老师首先感谢特邀专家苏建强老师对本次活动的指导,同时对承办学校观成实验学校,上台展示的育才登云、大成岳家湾的老师以及背后的教研团队表示感谢;接着简要说明本次衔接活动的初衷是促进中小学老师之间的密切互动和合作,目标在于共同开展研究,探索同一知识点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目标达成的阶段性和延续性。通过这样的互动研究活动,致力于形成对同一知识点的共同理解,以提升中小学教学的一致性。最后潘老师根据本次活动评课论课环节中中小学老师之间的一些争论点,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一些新的思考,希望参会的老师从本次研讨活动中再出发,继续从一致性视角探寻结构化教学。
通过本次“结构化教学”中小衔接研讨活动,参与培训的二、五年级数学老师们及初中数学老师对结构化教学有了进一步的深入理解,期待老师们继续深耕“结构化教学”课堂,促进学生思维走向自主建构,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撰稿:杭州育才登云小学 陈春艳
摄影:杭州育才登云小学 潘 敏
审核:拱墅区教育研究院 潘大琴 戴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