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收获的果实源于春天的播种,夏天的灌溉。幼儿和教师的成长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灌溉。正所谓“教无涯,研不止”,教与研是教学的双翼。在教学中,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很远。10月14日,夏意园区的老师们在大教研组长何海燕老师的带领下针对棉花的收获再一次进行深入的教研活动。

一、回顾活动,发现问题

前期我们对项目活动——棉花收获进行了初步的活动开展思路的研讨。定下了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大致可能幼儿会产生、感兴趣的几个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简单的策略应对,预设了一些教学活动、日常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

二、案例分享,提出困惑

葛柠老师通过VLOG的形式记录了大二班小朋友对棉花的探索,从寻找棉花,

认识棉花到采摘棉花,整个活动较为丰富,可以看出活动是以幼儿为主体来进行的,并根据幼儿的需求来进行探索。

    同时葛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接下来可以做哪些活动可以支撑幼儿深入的对棉花进行探索与研究?

三、小组讨论,思维碰撞

针对葛老师分享的活动,何老师也提出了以下问题:

1. 你认为那些是亮点?

2. 那些是需要调整的?并提出你的调整意见?

3. 接下去该如何开展该活动?

小班组:

华飞燕老师代表小组发言,提出亮点:统计棉花数量,活动开展线索清晰。建议结合家庭社区等资源,根据大班年龄特点聚焦一个点挖掘。在后期可以开展聚集性的展示活动。

中班组:

吕园园老师也提出了在棉花活动进行中的亮点:全程用影像记录孩子探索学习的过程,便于教师后期发现细节。同时也建议棉花的加工,棉花采摘后的用途可以放在活动前与幼儿进行讨论,之后可以有一个任务驱动,比如班级开展棉花手工坊等。

大班组:

林珈羽老师则是对活动也进行了一个反思:对棉花的生长过程表现还不够,不仅可以画一画,也可以轻泥制作等多种形式的表现,提升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同时教师的提问需要更具有开放性。如菜地里的棉花在哪里?——棉花长什么样?在后续的活动中可以通过弹棉花,制作棉制品等,然后去展示棉制品。

四、总结与收获

最后何老师进行总结与分析,大二班开展的棉花微课程活动中都具有过程性,这也是我们在后期的活动中所需要重点关注到的。葛老师提到的困惑也是大家所遇到的问题。项目化学习中内容到底是预设还是生成?项目主题如何优化确定?教师在项目前需要做什么准备?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的掌握如何开展项目活动,何老师整理归纳了三种方法来确定与优化项目主题,并在主题的开展中根据幼儿的爱好和他们的需求来进行调整和推进整个活动。而教师作为一名引导者和共同合作者也需要先行研究与了解所探索的事物。

我相信通过这场教研,夏意园区的教师们都有了一定的收获。爱因斯坦曾言:“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的愉悦性,是教师最高的本领。”为了将这项本领牢牢掌握在手中,我们一直走在教研的路上。教研是一场诗意的修行,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生命温暖生命的过程。每一次教研,我们都能“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不断提升教师们的个人专业素养!

撰写:张娟

摄影:蔡思琦

审核:方兴楠

杭州市虎山幼儿园

202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