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加深同学们对非遗的认知和兴趣,10月20日,杭州市半山实验小学特邀泥猫艺术传承人倪爱仁老师、倪建军老师进校为二年级的同学们上课。孩子们亲自动手,亲近泥猫艺术,传承民间传统文化,展现出了文化新风采。

一、传承非遗,了解泥猫历史

据倪爱仁老师介绍半山泥猫传说始于南宋,兴盛于清代,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有个名叫倪家门的自然村,曾以养蚕植桑为业。宋政和年间,倪氏后裔的娘娘出生,自幼聪慧,饲猫护蚕,蚕花兴旺,家业安康。当娘娘长成闺秀之时,金兵入侵,娘娘捐躯守节,慈爱显灵,撤沙护国。于是,百姓立庙祭祀,宋高宗首崇祀典,刺封“撒沙护国显应半山娘娘”。据说,半山娘娘殿内塑像前,时常出现黑、白、黄等七彩神猫。于是蚕农中广为流传着在半山买的泥猫,放在蚕匾或蚕架上,家里的老鼠就无影无踪,。因此半山泥猫成为蚕农的镇鼠之宝,视为蚕花的守护神,泥猫也成为吉祥之物,用于馈赠亲友,期望消灾祛邪,祈求家业丰足。半山泥猫在2017年被列入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亲手绘制,为泥猫添新衣

了解完泥猫历史之后,非遗传承人倪建军老师拿出一块泥,经过揉、捏,压模、修胚一下子像变魔法似的,变出了半山特有的双面泥猫,有的孩子问,“倪老师,为什么只泥猫是双面的呢?”原来有四只眼睛的泥猫抓老鼠更方便呢!小朋友们听了都阵阵惊叹,迫不及待想要大展身手。

现在轮到孩子们自己的绘制时间了,小朋友们迫不及待,都说要给一只只白色的小泥猫穿上漂亮的彩色新衣,瞧,同学们画的多认真啊,拿出画笔先从小泥猫圆圆的脑袋画起,然后点上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别忘记泥猫的反面也要画上眼睛哦,这可是倪老师特别强调过的呢。

不一会儿,本来白色单调的泥猫模型就出现了各种色彩,有黄色的、黑色的、红色的或者各种颜色相间的,有的小朋友说:“我要把小泥猫身上画上老虎的斑纹,要让它像老虎一样威风”还有小朋友说:“我要在小泥猫身上画上我的标志,这样我就能一眼认出·····”,同学们七嘴八舌的,画的好不热闹!这不,一只只活灵活现的小泥猫就诞生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同学们美丽的作品吧!

最后小朋友们还和自己精心绘制的泥猫来了张合影,将这次精彩的活动永远保存下来。

“范土作狸猫,黝垩饰俨肖。桃李清明时,列队半山庙,虚威吓鼠辈,功策蚕室奥。头附烧香舟,抵却里监抱。”此次课程,使孩子们对我们半山地区的泥猫文化有了更加形象、直观的认识与了解,加深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传承、弘扬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撰稿:胡涵

审核: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