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落叶声,丰收正当时。11月18日,钱力运河名师工作室在线上举行了本年度的读书分享会。本次分享会以“从科学史中发现科学本质”为主题,钱力老师与来自四所学校的八位学员共同参与了分享和探讨。

钱力老师首先进行了分享。她从恩格斯提出的三大科学发现中提出最早的“细胞学说”入手,分享了细胞学说理论的发展以及背后隐藏的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研究补充,将细胞学说上升为科学理论,科学的发展特别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方法论的运用,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钱老师还对教材中的科学史料进行了梳理,并对科学史融入教学的模式进行了分类。

接下来,工作室成员们也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成果及观点。来自大关实验中学的汪小玲老师介绍了《物理学史父子谈》,认为这是一本既有内容逻辑又有思想高度的书,可以开拓视野,更可以启迪智慧。沈晓媛老师介绍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提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今后还要在实际教学中去实践学到的理论知识,努力提升自身的水平。刘晓倩老师推荐了《时间简史》,向大家介绍了有关时间、空间和宇宙的前沿知识。来自大关中学的胡宁洋老师分享了《科学的历程》,介绍了人类科学文明的发展历程,并指出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要努力挖掘更多潜在的东西。来自建德梅城初级中学的裘佳成老师向大家分享了自己有关牛顿力学的研究和思考,还推荐了许多有关科学史的书籍和科普号。

在工作室成立伊始,钱老师就给工作室成员们布置了任务:每年都要阅读两到三本科学教育类的书籍,并且能够结合实际教学形成一定的观点和想法。钱老师指出: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不断结合、不断促进、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在教学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更新。本年度,我们选择以科学史教学作为我们的读书主题,也是希望老师们能够通过了解科学知识发现及发展的过程来更好地认识科学本质,从而使我们的教学具有更深的内涵和更强的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