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17日,由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发起组织举办,杭州萧山区教育局、杭州拱墅区教育局联合承办的2021年第六届基础教育美丽校园建设国际研讨会,于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800人告厅顺利举行。来自国内外学校设计领域的知名理论与实践专家、教育行政领导、国际学校集团领导、中小学校校长(含职高)、幼儿园园长以及一线设计师齐聚一堂,多科协同,共研共学美丽学校建设的大好未来。
本届研讨会以“设计赋能最美:空间高品质,教育新基建”为主题,共分为“高质量育人空间的价值与使命”、“迈向高质量的五育并举学习空间”、“教育空间的新生态与建设指引”、“学校大脑+一体化学习场”、“海内外代表线上专场”、“融合大概念的未来学习创新与空间新场景”、“集团化学校办学品质与空间文化营造”七个篇章。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36位专家学者围绕各个小主题分享了研究成果和独到见解,并展开热烈讨论与交流。交流内容涵盖幼儿园、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既有学校设计领域的最新理念,也有学校空间利用特别是五育并举阅读空间建设和乡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最新实践。力求推动美丽学校规划与设计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作品的国际化交流,为建设高质量学习空间“立好柱、架好梁”,开拓学校设计者和实践者的知识视野,更好服务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与会专家们以丰富鲜活的案例,为高质量学习空间建设提供了诸多新的思想与技术。有专家指出未来学校的时空变革应更加突出成长性、主体性,差异化、个性化,应更富有弹性、弱控制性,使学校时空成为真正属人的、发展的、生活的、幸福的存在。在空间规划的方法论层面,应引入“先理念、后课程、再空间”的设计思维,外显校园设计与内蕴文化因素融为一体,积极打造体现“五育并举”的素养空间。以CCGE即“设计-建设-治理-评估”一体化的思路,向学校提供全方位高品质服务。有学者指出,非正式学习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维度,对个体所学知识的贡献度达75%以上,可通过新型空间的适量引入、正式空间的非正式学习功能的兼容拓展、公共空间非正式学习功能的增能提质、景观空间非正式学习功能的有意挖掘等多元途径展开建设,构建复合型的新型校园学习生态链。
作为东道主,我校马骉校长作了“校园布置的课程意义和主题表达”主题演讲,介绍了学校的空间文化。在校园中,人人是课程,事事是课程,处处也都是课程,因此校园环境的创设意义重大。校园布置应当让校园主体,也就是学生进行自我表达。校园布置应当“有我”,彰显学生地位,书写学生主张;校园布置应当“有爱”,抒发学生情感,体现学生权利;校园布置应当“有趣”,能使学生喜欢,能让学生参与;校园环境应当“有意”,帮助学生成长,启发学生觉悟。空间形态的创造应当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空间重构促进学生向自主选择、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思维碰撞、智慧分享、生命伙伴的现代学习者转变。
与会专家参观华附
会中还举行了“京杭港共话”圆桌论坛,各代表提出了许多其他具有前瞻性的学术观点,并在讨论中进行了思维的碰撞。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乡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指南》(生活空间部分)研究启动发布会,旨在为全国各地乡村校园建设提供富有价值性与指引性的设计导则。
17日下午,与会代表分批次前往杭州师范大学文晖实验学校、杭州云谷学校、杭州萧山世纪实验小学、杭州崇文世纪实验学校、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金实验学校进行参观、考察。领略学校设计的大气、美丽,感受各个校园的多种美好方式。
文/郑佩翔、朱雨婷
审核/李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