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杭州市拱墅区STEM教育与项目化学习,支持区域学校深入实践,拱墅区启动“种子计划”。为深化教师对项目化学习的整体认识,促进教师关注项目中的学习,提升教师对项目要素的把握能力。2023年11月22日,拱墅区教育研究院组织第三批STEM教育种子教师参加设计思维工作坊研修活动。
本次活动特邀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工业设计系副教授张旭生为教师们做指导,会议由拱墅区教育研究院卢夏萍老师主持。教师们首先集中在杭州市新华实验小学的报告厅,由张教授和张佳慧老师做设计思维的通识培训。
张教授向大家阐述设计思维分为社会化生产职业分工的设计,解决复杂问题的设计教育,作为通识能力的设计思维,其设计的本质——创造性解决现实问题。广义的设计是有目的的创造活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设计史。狭义的设计对设计过程规律的研究,形成设计思考工具支架,支持设计思维和设计活动的展开。紧接着张老师运用案例的解释K12设计思维教育。
设计思维的大致流程为:同理心发现问题(感同身受),定义问题(判断取舍),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快速原型(模型),测试与评价,设计反思作品、过程、团队、结果。
在了解设计思维后,教师们分成两个工作坊,跟着两位张老师一起通过《糕点店》这个项目一步一步的实践设计思维。
教师们5-6人为一组,以客户的角度围绕糕点做发散性思维,教师们围绕糕点的话题,口味、服务、色彩、造型、包装等等展开热烈讨论,运用万事贴的形式记录下来完成设计思维的移情阶段。
教师们进行简单的汇报后,张老师进行了点拨,指出思考角度的独特性。然后进入到定义环节,布置教师们从众多话题中选取其中一个点作为方案的出发点并进行头脑风暴构思方案。有些组员为特定的人群设计糕点;有的借鉴自动售卖机作为打卡点进行西湖十景的浏览;有的组将产品做出西湖十景的样子进行售卖,给游客留下纪念意义;更有的组独辟蹊径,设计了糕点的衍生用品搭配糕点进行售卖。
设计的方案是否可行,还需要听听大家的意见,张教授要求组员邀请其它教师倾听本组方案并给出建设性的建议以完善方案。教师们激烈讨论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最后环节,张老师讲述了故事板的形式要求,教师们用故事板的形式进行团队汇报。
卢老师对本次活动做了总结。思维设计的教育价值在于了解设计思维一般形式和过程;学习体会设计工具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感受用户中心、学科融合、解决真实问题的状态;体验团队合作的意义;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撰稿:蒋锦红 摄影:蒋锦红
审核:卢夏萍
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
2023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