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工作室成员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吴骏、陈希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近期共同阅读了夏雪梅老师的《PBL项目化学习设计》这本书。这本书详细阐述了项目化学习的设计理念、实施步骤以及评价方式,让工作室成员对项目化学习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本书的理解,工作室组织了本次线上读书分享会。

阅读体会分享

袁文博老师

拿到《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这本书,“项目化学习”几个字扑入眼帘,便吸引我迫不及待的开始了阅读。书中第六页这样一段文字时, 引发了我的思考。教育领域的项目化学习可以追溯到杜威的做中学,而后杜威的学生克伯屈首次提出并实践了项目化学习的概念。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素养研究和实践的深入,项目化学习作为培养学生素养的一项重要手段,得到了新的发展和实践。与克伯屈时代相比,当前国际主流的项目化学习更强调设计思维和核心知识的理解,在做事中理解概念,形成专家思维,引发跨情境的迁移。引发了我关于课堂关于教学的诸多思考。

俞兰老师

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传递的信息和思想是: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这本书为我今后的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对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胡旭雯老师

读了这本书后,使我明白了项目化学习不仅是对学生,对老师和学校都是有益的。对学生来说,项目化学习可以促进他们的大脑发育,让学习更专注,更具有主动性和投入性。对于老师来说,项目化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未知的过程。它不仅要求教师从知识点教学转化为对概念和能力这些大观念的关注,还需要将其转化为具有冲突性或新奇感的问题和成果,需要创造、想象、重构知识与情境的关系。实施项目化学习对教师也意味着挑战,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从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和支持者。虽然这给我们带来了挑战,但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大的精神动力。

徐洋阳老师

我认为项目化学习和Ubd有着共通之处,他们都重视学生真正的理解、核心概念的提炼、明确的分层分级的教学目标、基本问题即本质问题、强调以学为中心。不同的是,项目式学习更强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自己去做,在做中学和研;更注重情境性和驱动性。项目的意义在于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乐在其中,诱发学生形成我要学而不是老师让我学的内在动机。因此,在开展项目化学习时要做到“扶放有度”,设计符合学生需要的驱动任务,给与学生多元化的选择机会,让学生做出个性化的、体现学生思维的产品。

黄林娟老师

我认为项目化学习的评价应当更加注重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包括问题的发现、解决方案的制定、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方面,以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大家一致认为项目化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戚金海老师

这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书,它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教育和学习。书中提炼出的项目化学习的四个特征,即核心知识的再建构,创建真实的驱动性问题和成果,用高阶学习包裹低阶学习,以及将素养转化为持续的学习实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特征不仅揭示了项目化学习的本质,也为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此外,书中的项目设计框架,包括六个维度,充分体现了项目化学习时代性、本土化的特点。

朱正阳老师

读完这本书后,感受最深的是项目化学习中学生面临的是真实性的问题解决。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其次,项目化学习的实施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教师的精心设计。需要学生在项目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而教师则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项目的要求,进行精心的设计,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此外,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项目化学习的评价则更注重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包括问题的发现、解决方案的制定、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方面。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要更加注重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和实施,让学生在项目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同时也将更加注重对项目化学习的评价,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通过本次工作室线上读书分享会,成员们对项目化学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为未来的教学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化学习将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培养创新型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