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份温暖的教育,都从奇妙的遇见开始。伴着秋风,乘着桂香,2021年10月28日,上虞市语文骨干教师研修团和王自文特级教师工作室的成员们来到了新华实验小学。

相遇

美好的相遇从参观校园开始。在余琴老师和聂寒莹老师的引领下,老师们漫步在桂香弥漫的校园。从门厅神奇的壁画到“想象力第一”的大石头,从“真理之口”到“漂流瓶”,从“大风车”到“心愿小屋”,从“美林教室”到“魔镜阅读馆”,美丽且富有想象力的校园环境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参观途中,小小讲解员用阳光活泼、落落大方的形象展现了“新小孩”的风采,赢得了老师们的赞扬。

相识

曼妙的相识从了解学校文化建设开始。胡建芳校长向参观团的老师们介绍了学校的创新育人模式:近年来,新华实验小学深耕“新小孩无边界课程”,贯通五育融合;创新育人载体,推进“五有新小孩”培育;借助主题研修,助力教师成长;积极探索评价方式,以评价促成长。在学科教学、课程建设、德育研究、特色打造等方面成就显著……通过胡校长的介绍,老师们进一步了解了校园文化。

相知

相遇于校园,相知于课堂。上午的第一节课,汪抒怡老师和202班的孩子们呈现了精彩的《敕勒歌》课堂。课堂伊始,汪老师通过“微课”向孩子们介绍了诗歌的写作背景,一下子把孩子们带到了千百年前的敕勒大草原上,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接着,孩子们通过自由读、齐读、老师指导读等方式,不仅读准了诗句,而且了解了“见”的古义。读通了诗句,孩子们又拿出笔自主勾画出诗歌中描绘的“敕勒川”、“阴山”、“天”、“野”、“风”、“草”、“牛羊”等景象,展开了想象,用生动的言语描绘出自己仿佛看到的景象。最后,孩子们带上动作,有滋有味地朗读了诗歌,既读懂了诗歌,又读美了诗歌,读出了诗歌的情感。整节课轻松愉快,孩子们在想象中、在朗读中、在自主表达中,感受到了草原的辽阔之美。

第二节课由新华实验小学陆智强老师执教的文言文《伯牙鼓琴》。高山流水觅知音,鸿鹄伟志颂千古。教学时,陆老师始终围绕“知音”二字,通过建构话题“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伯牙和子期是知音”,引领学生初识“知音”,感知“知音”,探究“知音”,感叹“知音”。最后,通过小练笔、拓展积累、联系自身等交流活动,推动学生言语生命的勃兴与高阶思维的发展。

相惜

始于相遇,终于相惜。下午,来自王自文特级工作室的老师们围绕上午的两节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周德颖老师提出古诗文教学应关注朗读,读出梯度,读出背景,读出情感。陆锡炯老师深入探讨了语文教学和文本学习的语言美、色彩美和风情美。王存老师提出一节精彩的语文课应当是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的有机融合,是文体本位和核心内容的精准定位,是支架搭建和思维发展的相得益彰。随即,来自上虞的老师分享了自己的观课感受,她认为汪抒怡老师的教学联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把语文课堂和生活紧密结合,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最后,拱墅区小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王自文老师以两堂课为蓝本,为在场的所有老师进行了关于古诗词与文言文教学的讲座。他高度赞扬了两位年轻老师敢于尝试、敢于突破的研究精神,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古典诗词带来的美好体验。他强调了低段古诗词教学的三个核心任务:识字与写字、朗读与背诵、理解与想象,要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与场景中,诵读、感悟、想象、提升。他还提出了文言文教学的六个意识——兴在趣方逸;读书切戒慌忙;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为渠哪得清如许;为善如筑台;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王老师高屋建瓴的建议,为在座老师们指明了古诗文教学的方向。


丹桂飘香季,戚戚别离情。每一次相遇都是幸福的体验,每一次交流都能促进专业的成长,愿两地教师都能在漫漫小语教学路中收获进步,收获发展。

杭州市新华实验小学

张冠男    撰稿

邵博文   摄影

陈  青   审核

洪文珍    编辑

2021-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