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美,在于绽放和绚烂;教之美,在于钻研和提升。为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11月29日下午张永莲名师工作室和姚小虎名师工作室以及区教研员夏赛虎工作室的老师们一起,齐聚文澜中学,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课堂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主渠道,来自文澜中学的郑好老师给老师们带来一节有关于一带一路的项目化活动课。郑老师的课题是《“he”为丝路》,主要分为三个教学环节:何为丝路、为何丝路、合为丝路。郑老师立足课标要求,提出驱动性问题,把课堂交给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上台发言、制作展板等方式,多维度地构建课堂。郑老师很好地引导了学生认识到“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将历史与现实关联,培养学生大视野、大格局。
活动课之后,工作室的老师们齐聚会议室进行探讨交流。张永莲老师对本课进行点评,首先表扬郑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将地理、历史和政治等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帮助孩子树立了极高的政治认同感和责任意识。张老师对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真实情境、提供资源包学习支架、用高阶思维带动低阶思维的行为给予高度的表扬。浙江省特级教师金明强老师也对这课进行点评,他认为这堂课整体是有知识、有逻辑、有结构的,郑老师呈现出来的跨学科课堂非常具有前瞻性,在座的老师要关注今年的中考综合性试题。金老师认为本堂课在子项目推进、明确成果要求等方面非常成功,还用了三个词来概括他的感受:惊讶、惊喜、惊艳。与此同时,两位老师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如郑老师在丝路和一带一路的概念上还需要明确;学习合作的内容或者方式是否能够进行再次优化等等。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在评课之后,金明强老师带来《从“课”到“文”:谈以研究的姿态从事教学》的精彩讲座。主要分为两个板块,其一是如何以研究的姿态从事教学;其二是如何从“课”到“文”。金老师认为人只有不断阅读、不断思考、不断实践,才能获得相应学习结果。金老师以他的论文《年代尺:培养学生历史时序观念的有效载体》为例,借用“点”式年代尺,鲜活历史境遇;“链”式年代尺,厘清历史流变;“网”式年代尺,落实时空观念等内容,鼓励工作室成员突破自己、否定自己,不断去精进。金老师同时也希望工作室成员能够做到教材内容从“平面”走向“立体”;教学方法从“授鱼”走向“授渔”;学习方法从“记忆”走向“建构”。最后金老师从论文标题、结构、摘要和参考文献等方面对如何撰写论文进行总结,鼓励教师们结合工作实际内容,多学习多模仿,并学会转换语言方式完成写作。
之后,下沙中学陈良老师带来《从学业质量视角,例谈综合性试题命制—以近年中考历史试题为例》的精彩讲座。陈老师向工作室成员提出三个思考问题,其一是教师如何看待并实施新课标对考试命题提出的新要求?其二是如何看待并实施跨学科试题任务和问题设置?其三是如何通过考试评价,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经过探讨和交流,陈老师给出了可行性的做法,如注重课程内容综合,构建大单元架构;构建综合情境,挖掘立德树人素材源;将跨学科知识置于特定历史进程中,凸显历史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表现和发展核心素养等等。
最后,由文澜中学的姚小虎老师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本次名师工作室的活动意义和辐射作用,并希望在座的青年教师们不忘初心,始终为学生们的终身成长服务并负责。同时也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工作室的老师们能够做到多阅读、多思考、多实践、多积累,向名师看齐,不断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教学与科研之路。
“教”学路漫漫,“研”途皆风景。感谢此次名师工作室活动为老师们的教学与科研交流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的平台,同时也为青年教师今后不断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指明了方向,对于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也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