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讨新课标下的核心素养培养方式,并通过深入研学引领教师成长,2023年11月30日董立毅名师工作室邀请到了特级教师何灿华齐聚文澜校区挖掘课堂教学的艺术。

本活动的第一个环节由杨倩倩老师带来《电压的测量》展示课。杨老师为同学们展示了自制的电动船,以“电动船的改进”为目标进行本堂课。首先要了解如何让船动起来,即理解电源对电流的形成起到的作用。通过类比“水流”“水压”“抽水机”等对水流形成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电源对电流的作用。接着,杨老师发布任务改进电动船,让电动船开得更快些,并提供器材,将灯泡代替马达连接实物,让同学们动手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依次研究了电池数量、马达数量、马达连接方式对于电动船的影响,并结合实验结论,将电动船进行了综合改进。

整堂课以“电动船的改进”为载体,将电压对电流的作用、串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等知识融入其中。课程中始终体现着“互动、合作与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体现了浓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探究意识,创设出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同学们也通过教师的引导,成功实现对“电动船的改进”,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电压知识并应用于实际。

第二个环节由花蕾老师带来《电压的测量》展示课。花老师从学生的已知入手,探究电流形成的原因,通过发现在抽水机的作用下水可以源源不断地流动,同学们自发地推导出,电源在电路中也起到了类似的作用,推动着电荷的定向移动。接着,花老师带领同学们比较电压的测量工具电压表与熟悉的电流表之间的异同。通过两个子任务“电压表能否直接与电源两极相连”“电压表能否串联入电路”归纳出电压表的使用指南。此外,花老师还展示了同一个串联电路中,亮度不同的两个灯泡,请同学们动用手中的实验器材帮忙揭开灯泡亮度不同的秘密。

花老师在一个个问题中带领学生们扎实地了解电压、掌握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重视知识产生的过程和知识掌握的过程。过渡自然,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新旧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渗透科学思想。注重启发学生在问题中引发学生们思考、推理,及时点拨。课堂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参与此次活动的老师们高度评价了两位老师的课堂,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听课者们感受到科学教学艺术的魅力。“同课”是基础,“异构”是发展。“构”是核心,是灵魂,“异”则强调变化和发展。相同主题下两堂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课堂,充分显示了教师的教学魅力。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构想,都展示了在新课标指引下教师对“立德树人”育人理念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