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凝练,有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迁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作业布置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段要求、个性发展,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注重迁移运用,要设计富有探索意义和价值的特色数学作业。田建芳老师对一年级数学实践性作业的布置,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操作式”作业:加强数感体验

皮亚杰认为“1+1=2”之类的知识,更源于儿童的动作,是从他们在日常生活里的动作中抽象出来的。因此从发展儿童认知结构的长远目标看,数学教学应该与儿童的活动操作连接起来。

由此设计了“操作式”作业,旨在合理设计操作小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展示学习成果。

比一比

分与合

学生通过边操作边思考,手脑并用从中探索并创新,这一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表象资料,在操作过程中亲自体验数的大小,深化数的内涵。在“操作式”作业中探寻知识,展示研究过程,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数感体验。

“分享式”作业:推动数感表达

将生活资源看成数学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借助课内交流,拓宽到课外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采用图片(或者结合文字)、视频等形式表达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间的联系,即为“分享式”作业。

寻找生活中的“数”

数学故事我来篇

分橘子

跳格子

“游戏式”作业:提升数感培养

学习与游戏相结合,学生乐于接受积极性就会提高,主动参与性会增强。向学生提倡具有智力挑战性的游戏类型的活动作业,激励学生寻求指点,开展同伴讨论,在相互合作中完成,逐步体验、理解并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棋类游戏

数独游戏

孩子们通过充分的动脑思考,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数学故事和数学现象,并对一些数学问题进行了巧思妙解。他们行走在奇妙的数字之中,这让孩子们发现了数学的独特魅力,彻底爱上了数学这一学科。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减少不必要的机械作业,增加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减少学生的心灵负担,增加学生的能力培养;减少接受性的被动负担,增加主动发展的探究性活动;减轻学生负担,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