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支持幼儿个性化表现,提升教师观察、解读作品的能力。2020年11月25日,杭州市和苑幼儿园教研组开展了以“与作品对话 与心灵对话”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读”童画

屈老师以六幅大班幼儿作品作为开篇,引发了教师们的热烈谈论。“第一幅作品,小女孩的五官画得非常完整,并且这个孩子还注意到了头上蝴蝶结颜色与身上裙子的搭配。”“第四幅作品,树木的躯干线条非常流畅,枝叶描画得很茂盛。”……

针对看到的内容,你会怎么解读?这成为教师们热烈探讨的话题。“比如第二幅作品中,人物的身体绘画是弯曲的动作,显得很生动,但是脸部轮廓用了金黄色,不太明显。” 教师总结到,从画作中可以看出幼儿的心理状态。艺术是幼儿自由表达的方式,是幸福愉悦或是悲伤受创,幼儿的作品往往能最真实地反映出他当下的心理状态。

在进行解读分享后,大家得出结论,应从幼儿绘画的内容以及画面(如色彩、线条、细节)入手,结合幼儿的内心想法等多个维度来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同时要注重个别化和针对性。

“读”名画

屈老师以梵高的作品——《向日葵》为例,教师说了几个关键词表示看了这幅作品的感受,有“悲伤”、“黄色绿色”、“花朵大小”等。这些关键词指向了“主体”、“色彩”、“线条与情感”这三个维度。艺术领域主要核心经验是“感受”与“表现”。那么,在美术活动中,如何更好地引导幼儿对艺术作品进行感受和表达,这值得我们深思。

接下来,教师分别从“主体”、“色彩”、“线条与情感”三个维度对这幅作品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与分享。

“主体”维度:教师将名画中观察到的主体物分为三部分。首先是花的状态有盛开和枯萎两种状态,并且其性形态的表现形式不同;其次是叶子的形态稍显凌乱,有点像杂草;最后是花瓶上不仅有过渡线,还有对高光和阴影的描绘。

“色彩”维度:教师观察到花朵、花瓶、桌面的颜色都是黄色系;叶子、背景的颜色都是绿色系。这幅名画主要是由黄、绿这两种颜色,通过深浅明暗变化构成整幅作品。

“线条与情感维度”:教师先观察名画线条发现名画中笔触有力、涂色饱满并且有大面积的色块;接着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到名画及作者背后的故事,《向日葵》为系列的作品,画风受到友人高更的影响,因此将其创作出来,只为挽回昔日故友。

在教研的最后,教师分别利用黏土、撕贴、创意画的形式,结合各年段特点,分别对名画进行了创作。

通过此次教研活动,教师在交流体验中成长,在思维碰撞中提升,艺术教育不仅仅是教艺术,更是灵魂与灵魂、心灵与心灵之间的碰撞。我们将以教研习得的经验付诸于实践,将更好的教育策略和方式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读懂孩子,不忘教育本真。

撰写:李文成

审核:屈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