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有暖阳,研学在路上。为了进一步提升学员的教育教学与教科研水平,促进学员的专业成长,12月14日,王存运河名师工作室学员们在导师王存老师的带领下,与王自文特级教师工作室学员齐聚杭州市新华实验小学,开展主题为“教研论文的实践与转化”的联合研修活动。本次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
线下研修:聆听专家讲座,探寻论文门道
线下活动邀请了语文报社副社长、编审裴海安先生,在导师王存老师的主持下,由裴主编为学员们做《教研论文的写作与发表》专题讲座。裴主编以期刊主编与论文作者的双重身份,从“编写论文有标可依”和“依标优化教研论文”两个方面和大家分享了教研论文的写作要点。
首先,裴主编提出了论文编写要依据国家标准。接着,裴主编从论文的概念、分类,规范、资料性参考几方面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随后聚焦到与老师们最接近的“教研论文”,重点阐述了教研论文学术性、科学性、理论的的特点。
过程中,裴主编采用“理论+事例”,“范例+范例”的形式,把前置部分各个要素的优化策略传授给学员,并指出论文的正文部分是论文的重中之重,要遵循“凤头、猪肚、豹尾”的六字原则,还从论文标号、插图、表格三个方面对论文编排的格式进行指导。最后,裴老师结合自己出版的《教研论文写作与发表》一书的目录,对本次讲座做了总结延伸。
线上交流:分享研修心得,共赴专业成长
线下研修学习结束之后,王存运河名师工作室于当晚举行研修心得分享,进一步将学习体会在交流中深化吸收。结合裴主编的科研写作讲座,导师王存老师先从自身的科研经历与体会谈起,分享了自身关于科研写作的思考。随后,学员们结合自己近期撰写的论文进行了科研痛点与思考的分享。
最后,导师王老师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希望所有的学员们能够积极进行科研实践,把日常思考及时转化为科研写作的素材,通过科研写作突破自己、超越自己。
冬之美,在于沉淀;教之美,在于钻研。通过本次线下线上联动的活动,学员们对于科研之路有了更清晰的了解。相信大家会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教学,积极实践,在科研写作中不断提升自我。
附学员研后思考:
听了裴主编的讲座,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有标可依”。裴主编强调了论文题目的重要性。一个好的题目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准确传达论文的主题和观点。因此,在撰写论文时,我们应该花足够的时间来思考和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使其准确、简洁、规范、可读。通过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我们可以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使论文更具说服力和可读性。
——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李璟
听了裴老师的讲座,我深深感受到,作为一线教师,论文不应该是困境而是一种自我提升的最佳路径。因此,写论文不能是生搬硬套,而应是有感而发,日常多记录。同时,还要还要对整体内容和写作框架进行归纳整合与逻辑梳理。
——杭州市莫干山路小学 吕丹群
此次裴海安主编从“编写论文有标可依”和“依标优化教研论文”两个方面展开分享。从论文国家标准开始再到教研论文学术性和科学性特点,裴主编娓娓道来条分缕析,让我们知道论文应“行之有法”;在论文优化的部分,裴主编有高屋建瓴的理论阐述,也有翔实的实践例证,让我们明悟教研论文更应“谋于篇章 功于句读”。
——杭州市新华实验小学 邵博文
今天有幸聆听了裴海安老师关于科研论文撰写的讲座,裴老师聚焦教研论文为何写、写什么、如何写、写得怎样、如何发表等几个核心问题为我们娓娓道来。裴主编的指导非常细致,他从“写什么”“写得怎样”两个角度对教研论文的类型、形式、质量、立意一一点拨。尤其是教研论文的形式的指导更是细致入微,结合具体案例,从标题、署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多方面进行阐述,给老师们一次论文撰写规范化的引领,这样的指导可谓手把手教学,让我们受益良多。
——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刘凯悦
在本次教研论文专项研修中,我加深了对论文写作“问题意识”的理解。在写作前,我们就应树立问题意识。明确问题并不断对问题进行聚焦,高度概括,突出重点和创新点,让写作有精准的“靶心”;同时应将问题意识贯穿研究的全过程,真正围绕问题深入思考,时刻关注所表述的内容是否有利于描述与解决研究问题,让写作有鲜明的主题。
——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郦未央
裴老师引用许多样例分享了论文写作的要求,我对“结构化”表达印象深刻。论文写作是个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系统分解、严密论证的过程,需要借用“起承转合”的思路,架构富有思辨性的逻辑。同时也要注意浏览文献,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注意自己文章的创新点,这样才能形成条理化、体系化和深刻化的结论。
——杭州市永正实验学校 俞佳欣
今天有幸聆听了裴老师关于科研论文撰写的讲座,我对论文题目的取名有了更准确的理解,一个好的论文题目应该具备“准确”、“规范”、“简明”、“可读”四大特征,好的论文,从题目中就已经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并能够把论文想要阐述的主要内容告诉给读者,同时,作为科研写作,标题必须要准确,这是科研协作的最核心标准,也是科研严谨性的体现。
——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蒋军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