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美好都值得等待,期盼已久的诱发线绘画法培训于11月19-21日如期而至。寺沢英理子老师、翻译马珊珊老师、拱墅区教育研究院心理健康研究员魏旋老师与区中小学心理老师共聚云端、为心赋能。
【导师印象与风采】
寺沢英理子现任田园调布学园大学人间科学学院心理学科教授,硕博导师。
寺沢老师曾于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科、精神科专科从事心理临床工作三十余年,在学校心理咨询和产业心理咨询等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在心理临床实践中尤其擅长绘画艺术治疗,特别注重并珍视于绘画表达和语言表达之间的桥梁作用。著作有《绘画疗法的实践—通过案例来看桥梁作用》(寺沢英理子著),《诱发线绘画法实操手册》(寺沢英理子・伊集院清一著)。
【学员全情共投入】
为期三天的培训课程排得满满的:学习绘画疗法的基础与特征;诱发线绘画法的复习、实操与分享;绘画测试评估之家庭画的实操练习;风景构成法的学习、实操、分享;扩大风景构成法的介绍与实操练习;两位学员与老师的三个案例分享讨论;集中答疑与总结。
整个学习过程既有理论深度,又有落地的实践体验;既有老师耐心细致的答疑解惑,又有学员努力探索、共享知识的自由。当每天每个精心安排的环节多样化呈现时,每位参与课程的老师都认真专注的听课、做笔记,生怕错过每个细微而精彩的内容。云端的我们虽与老师相隔千里,然而此刻我们是彼此的同行者,全心全意的你、你们,闪闪发光。
【专业督导之体验】
此次培训中督导对于大多老师,真是一段全新的连接,克服压力,跳出舒适圈,整合内化,迈步成长,这正是网络团体督导开放性、多样化带来的可能性。学生成长支持中心两位资深辅导员徐放蕾老师、何小骁老师为大家带来案例分享,寺沢老师让学员打破束缚,以不同角度看到个案的可能性,并与来访者共同经历了一段旅程,在这样温暖、安全的氛围中全身心感受来访者的表达,治愈也就自然发生了。
让我们一起听听两位被督导老师的体验吧——
徐放蕾:第一次经历“督导师—翻译老师—咨询师”互动模式,感慨督导师的低调和功底。对寺沢老师的礼貌和细心印象深刻。寺沢老师根据丰富的临床经验,引导我何时切入艺术治疗、何地对来访者深度共情、何处澄清攻击性言行背后的孩子诉求……切入诱发线绘画技术——风景构成法。当解析孩子攻击性言行背后的诉求时,我深深地被震撼到了,只有真正地尊重人性,才能做到深层次地解读。
感谢寺沢老师的肯定与鼓励,在专业道路上,只有攻克每一次的难题,才能提升咨询的水平和功力。希望自己这次也能勇敢闯关!
何小骁:三天的“诱发线绘画法”技能培训,给了我很多的收获与思考。让我顿悟,打开了新的视野,带领我来到了第二重境界:把知识深埋在心底,把重心关注到眼前的个体,倾听个体内心的倾诉,观察来访者真实的表现。把知识和眼前这位鲜活的来访者有机地结合。
感谢魏老师的精心组织,感谢寺沢老师倾情指导,感谢马珊珊老师专业而又精彩的翻译!
【答疑互动迸火花】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方有所得。只要还在思考,内心就会有困惑。贴心的魏老师将大家在学习、实操过程中提出的困惑和细节分歧整理成“问题盒子”,如:
“绘画左右方向的意义有没有可能会因为来访者是左撇子而不同呢?”“画风景构成的时候,有些景物不想画上去,能否不画?还是多给来访者时间,让他多想一会儿再画上去?”“咨询师如何从画作中觉察到来访者自己都没有发现的问题? 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思考?”“共同绘画中,你一条线我一条线这个指的是我们经常说的一笔画还是可以选择画完他自己完整的小图案也可以(比如一只猫)?”……
寺沢老师肯定了大家多角度的思考,这些都在临床中经常遇到,同时耐心的对大家的困惑进行一一解答,这也便让培训最后的时光发挥出无限的意义和价值。
【对未来培训的期许】
大家沉浸在老师分享的知识海洋,感知体验、探索发现、思考成长……十一月,杭州的天气最是多变,此刻微雨仍在淅淅沥沥地飘洒,天色也越加阴沉,但小伙伴的学习热情丝毫未减,心中的信念未变,我们珍视这个久违的盛宴,共享这段同行的旅程。
三天的培训渐渐进入尾声,老师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已经开始期待来年线下教学之约。
教研员魏旋老师为此次培训做出总结:我们有了更多的体验,老师教给大家的绘画疗法已然渐渐深入老师们日常实践中,从培训中对案例的分享、讨论中,我们感受到了扎根的力量,期待大家在表达性艺术治疗上有更多更好的探索,并产生动能和实效。我们都期待老师能与我们线下交流,期待马珊珊老师翻译的寺沢老师的著作能够尽快和大家见面。
那就让美好定格在这一刻吧(大家禁不住的微笑、比心、Arigatō……)
【感恩遇见·感谢赋能】
感谢生命中的每一次遇见,
每一次遇见都是成长,
每一次成长都是经历,
每一次经历都是收获,
每一次收获都是感恩。
我们一起听TA说……
衷心感谢寺沢老师、魏老师和马老师带领着我进入了美妙的诱发线绘画疗法的大门。 ——陈丽红
通过这次培训,我更想说,我们应该多看到每个家庭都有他的存在力量,我们需要去挖掘他们让人闪光的、充满动力的地方。期待下一次培训。
——陈燕
事情背后的感觉值得被认真对待。 ——潘宁
整个培训的心路历程大致为“好奇—敬佩—赞叹—体验—觉察—感恩—期待”。 ——马聪聪
诱发线破除来访者的畏难情绪,诱发了他们完成画作的勇气,这条线引导着来访者吐露心声,让他们体验到了突破自我的成功。 ——葛银连
不抢话就没有凌驾,不打断就是尊重,专注颔首就是真诚接纳共情。谢谢老师和同伴! ——王宝苗
天下难事,必作于细,同时要相信来访者的创造力、可塑性,只要去做就行了,也许会带来很多意外和惊喜。 ——周李萍
希望自己能温柔对待每一个孩子,给他们的童年留下一抹温暖的阳光。
——沈肖兔
对于来访者的守护和共同注视的意义,远远超出于解读本身,尊重每个来访者的不同,以及他们对于每个意向的独特理解、倾听他们属于自己独特的故事,这大概就是意义所在。 ——陆洋
最后想用魏老师分享的话为此次培训画上圆满句号:凡所学先要能够帮助自己,经由己身也影响乃至惠及他人,照顾好自己才能照顾好身边的他人。
撰稿:长阳中学 马聪聪 图片: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