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半山实验小学一直以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且着力于创建“家校社医”一体化的和谐心育生态圈。11月19日下午,半山实验小学邀请了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身障碍科病区主任兼心理治疗中心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危机干预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行业协会家庭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唐光政医生,为全校教师开展“焦虑和压力应对”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唐老师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23年,有丰富的精神科临床工作经验,他在儿童情绪问题、家庭教育问题等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验。由于疫情原因,原定的现场讲座指导,改为线上直播+互动的模式进行。半小教育集团两个校区的老师们,齐聚会议室,一起参与了本次培训。

唐老师首先指出了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每个人都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而教师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既要应对自身职业压力,还要体会关注学生和家长由于压力而产生的情绪行为表现,肩上的责任是重大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对焦虑和压力的产生、来源、以及应对调适的方法有较为充分的了解。只有更好的了解相关信息,才能更好地掌握调控我们自身的情绪行为,从而较好地干预引导学生和家长的情绪行为。

接着唐老师根据多年从医的临床丰富案例经验出发,梳理介绍了焦虑和压力的主要来源,包括家庭、学业、社会环境、自身性格特点等多方面的不同,都会对我们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体验。降低焦虑和压力的负面效果,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尝试,一是自身增加对焦虑和压力的认识,用各种心理调适技术进行自我调节。例如“三分钟呼吸空间”小活动。这是一个利用冥想和呼吸自我自省的练习,在三分钟的时间内我们可以进行三个小步骤:闭眼、呼吸、觉察。通过这三个小步骤,我们转移对身外事物环境的注意力,扩大对自身内部的关注和注意力。体会自身的本体感觉,把自己脑海中的想法描述出来,承认它的存在,在内观过程中包含感受整个身体姿态和面部等细致地感受,使身心得到暂时的沉淀和静谧。

而缓解焦虑和压力的另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建立和改善关系”。良性的关系循环能有效帮助我们获得来自外部世界的有效支持,和其中包含的改变力量。这些外部环境,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看,包括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同事关系,安全的上下级关系,温馨的家庭关系,有益的社会关系等多维关系。唐老师耐心地指出,要建立和谐的关系圈,其重要基础还是要从我们自身改变开始,需要我们自身人际交往意识的改变,以及适当的交往技术辅助支持。例如:对同一句来自别人的话,我们怎样用”正念”的思维模式去解释其含义,并尝试用合适的语言模式给出“正向”的回应,而不是一味期待他人为我做出改变。

同时,唐老师还指出,当我们面对学生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时,一定不能只关注表面现象,而应当悉心了解现象背后的故事,只有真正弄清背后的本源触发点,才能让孩子感受到你是真正理解他的内心诉求了。

培训接近尾声时,现场参训的老师们借助视频会议的功能,向唐老师隔空提问,咨询了几个在工作中遇到的相关困惑和实际案例。例如沈敏娣老师咨询的脾气暴躁孩子背后的家庭问题,是否该介入,对学生个案处理到什么程度比较合适。施晓斐老师咨询了一例自述为害怕学校考试,选择旷课在家不来上学,尽管班主任老师耐心多次劝慰疏导,而家长却选择同意孩子在家自学,也回避和心理老师当面沟通的压力情绪行为特殊个案。唐老师耐心聆听了具体情况,并一一做了具体的指导,给出了可行性建议。

参训老师们静静聆听着专家的传道解惑,吸取着心育的营养,焦虑和压力应对培训,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了半小的老师们的教育土地。

撰稿:施晓斐

摄影:胡涵

审核: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