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想班牌文化,引领美育理念
——记杭州市舟山路幼儿园班牌文化创设学习汇报活动
班牌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占据非常重要的部分,班牌的名字和形式不仅呈现的是教师对班级里孩子学习、成长的一种期望,也是整个班级的的一种人文精神。更是营造园所风格、塑造园所文化的一种特色环境要素。因此,为了提高教师对班牌文化的理解和创设能力,11月13日下午,杭州市舟山路幼儿园新昌路园区的全体教师开展了聚焦“美育理念下的班牌文化创设”的学习汇报活动。
汇报过程中,每班教师以PPT的呈现方式,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班级特色的“班牌文化设计思路和理念”,以孩子的实际想法和年龄特点出发,来源于孩子的生活、游戏及创想。在老师的引导下,动员孩子们一起设计班牌,给班级起个响亮的名字,更能增强孩子们的爱班之情,积极主动地感受班牌文化,从而激发孩子们相互团结的意识,打造坚定的成长信念。班牌的设计和制作也是一门学问,如何创设出孩子们喜欢的班牌,快来看看老师和孩子们是怎么一起共同设计出“独具风格的班牌”呢?
朵朵班的孩子以《独当“衣”面》这个主题生成出班牌文化——“衣”起来试试,从孩子贴切的生活中而来,引导孩子穿衣服的方法,选择适合孩子们喜欢的“云朵”作为具体的直观形象,及时关注能力强和能力弱的孩子,利用游戏场景“给娃娃穿衣”,还利用儿歌、午睡穿脱衣服的环节,不断地提高孩子的穿衣技能。
小一班以《送你一颗小红心》为主题开展的路径,班牌呈现的理念以孩子们大胆表达喜爱的勇气,鼓励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情感需求,从绘本《送你一颗小心心》入手启迪孩子们的心灵,从中设想出情感表达和友谊的建立,两手护心的设计代表孩子们“友好交往”的理念,懂得怎样去表达对朋友的喜爱。
小二班以《爱的七彩色》为主题开展的思路,班牌设计的启发是孩子从身边最熟悉最亲近的”爸爸妈妈的爱”直观地感受到爱,引申到爱有“很多种颜色”,过渡到“爷爷奶奶、甚至更多身边人的爱,还从“自己出生的故事”等,从亲身体验和行为上更好地理解爱。
中一班以哲学主题《爱在中一班》为班牌设计的名称,让幼儿发现爱、理解爱、表达爱,班牌设计来源于全班“27颗爱心”代表“中一班”温暖大家庭的理念,通过“圆桌会”的形式和孩子一起出谋划策,为班牌的的名字献计献策,孩子们能在这个大家庭中收获满满的爱。
中二班以《小小社区我的家》作为主题开展的起点,班牌设计理念从小区里的“立体楼房”为设计点,社区调查大发现:楼房、设施等,制作成“立体楼房微景观”,从垃圾分类、交通标志等深入融合在班牌的设计中,最后呈现出“变废为宝”有意义的创作。
中三班以《三味馆》呈现班本主题下孩子们探索“餐桌上的风味”、家乡里的美味”、“膳食中的对味”等多种味道,从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品尝到的“甜”、“酸”、“咸”三味来突显班牌文化,以灵动的班级名称中的“三”、可爱的卡通头像与杭州美食相结合的呈现形式作为班牌的形象,真正意义上感受到了“三味馆”的含义。
大一班以《童话西游》中孩子们拿来的金箍棒引发的趣味谈话,利用传统文化“西游记”为设计元素,根据故事情节、孙悟空的形象为开展路径,以西游记西天取经的路线来深入探讨,体验设计创造的乐趣,最后引伸到皮影戏,演绎“西游戏”里的故事情节,呈现精彩绝伦的班牌。
大二班以《创“刻”的由来》中“篆刻”作为班牌的形象来设计,从孩子对篆刻产生浓厚的兴趣中来,亲身去博物馆体验“篆刻艺术”,感受篆刻的魅力,并从陶泥等制作方式,征集孩子们的想法和创意,找到篆刻的方法,提高篆刻的技能,从生活中创想、创造、创作,从而产生别具一格的班牌。
最后老师们从各班的班牌文化中吸取经验,获取灵感。注重孩子们的创想,同时也将继续回归教育本真,传承文化底蕴和文化创新。同时,将德育、美育、哲学、劳动、非遗知识、餐桌文化等深入班牌文化,幼儿在班牌文化的制作与弘扬中体会到成功的力量,让班牌文化成为每一个孩子成长发展的底色。在这次分享汇报中老师们更加深刻意识到教育理念的推陈出新,将班牌文化底蕴持续、有效、深入地扎根心中,形成各班“独一无二”的教育氛围感。
撰写:石桂英
摄影:俞悦彤
审核:俞悦彤
编辑:俞悦彤
杭州市舟山路幼儿园
202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