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成为科教人亟待解决的问题。可喜的是,近年来学习理论有了长足的进展,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诸多启示,如知识建构理论、情境认知理论、深度学习理论等,这些理论成为科学素养培养举措,创设的灵感源泉,但理论并不直接解决实际问题理论只指明方向,更多的需要教师穿梭于理论与实践中,在消化理论的同时,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1月4日下午,张明臣运河特级教师工作室在杭州福山外国语小学进行了“指向素养发展的教学实践”专题研修活动。
杭州市星澜小学王明老师通过《扎染密语》项目的课程来源、团队建设、学科融合、课程优化等方面,为我们介绍了基于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微项目课程的实践研究过程。通过王老师的介绍,大家了解到了项目化课程的建设需要整体架构,精心设计,同时加强团队建设是项目化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
杭州上海世外学校周梦蕾老师介绍了他们开始的《矿物博物馆》微项目。她从项目的选择、项目流程、项目实施三个方面阐述其团队对科学素养本体若干维度的认知以及基于这些认知的教学实践。细致的设计,扎实有效的活动组织,尤其是评价量表的运用,让大家深受启发。
杭州第十四中学附属学校的陈娜老师进行了《搭建学习支架,让学生思维可视化》的讲座。她以《身体的运动》一课为例,从教学聚集、探索、研讨以及拓展等教学环节中,巧妙设计教学支架,发展学生的思维,并能展现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精心的设计,引发了大家的讨论,形成了思维碰撞。
张明臣老师向大家分享了《工具与技术》单元测评的设计与实践。他先向大家介绍了小学科学评价指南一本书,并对其中的要点进行了阐述。接下为分享了六年级《工具与技术》单元测评实践及其思考。新颖的方式,创新的设计,让大家开了眼界,同时也感受到这样的研究对于学生的素养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接下来,张老师带领大家对工作室一年的工作进行了回顾。工作室开展了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学员专题讲座分享、专业技能学习、读书与分享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学员们在活动中得到长足的进步与成长。最后,张老师提出希望,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多读书,多实践,团结互助,在教学研究的路上幸福前行。
撰稿:王嘉慧
摄影:王嘉慧
审核:李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