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上午,学校课程研修工作室全体成员参加了拱墅区2023年“运河之声”课程教学节“学校课程实施”主题论坛活动。本次活动在杭州长江实验小学举行。

学校课程展示:导航式育人,让学习成为指南针

杭州长江实验小学龚境慧老师和四(5)班孩子带来校本课程《儿童哲学》之《格物》。课堂从一个水杯聊起,在讨论水杯的共性和特性后,继续就“为什么这个是我的水杯”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教师追问中逐步引发学生思维上升,并归纳“穷究事物之理”的格物之法。龚老师还以一只水杯的“忒修斯之问”,探讨人、事、物的变与不变,师生在课堂研习中,共同体会东方哲学的魅力。

杭州长江实验小学吴聪慧校长以《导航式育人——五育并举的长江课程重构》为主题,介绍了长江实验小学的导航式课程,该课程以长江小学者素养为核心,开拓三个层级和六大课程群,并以学为中心探索国家课程高质量实施、多途径的学科实践,让学习成为指南针,让教育为每个孩子的生命健康成长导航。

主题报告:五育融合,深化育人方式转型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庞君芳博士以“什么样的教育最美好、什么样的学校最优秀、什么样的课程最理想”三问开题,论述五育融合视域下的学校课程实施。庞博士指出,五育融合既是一种育人理念,也是一种育人能力,并就此梳理其概念内涵。五育融合的课程建设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需求;是变革学教方式,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的现实需求;也是坚持学为中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依归。庞博士围绕五育融合课程理论、各学段三维课程架构与助推学教方式转型的课程建设模型,结合具体的主题式、场馆式、项目式案例剖析,对学校进一步构建五育融合课程,深化育人方式转型予以高位引领和专业指导。

主题分享:校本课程精品化建设的路径和策略

主题分享环节,四个学校代表分别从课程联盟层面、学校层面、一门省、市精品课程的建设层面,阐述了校本课程精品化建设的路径与策略。杭州市胜蓝实验小学副校长潘燕莉围绕库伯的学习圈理论,构建四元八步的研修模型,以拱墅区“拱·享”课程联盟“美美与共”课程联盟为载体,助推校本课程精品化建设的实践探索,并展现了其丰硕的研修成果。

杭州市卖鱼桥小学课程部主任朱海粟阐释了以常态化管理引领教师课程建设秩序、以序列化研修提升教师课程建设能力、以前瞻性站位指导教师课程建设行动三步行动,真正让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

杭州市大关小学教育集团艺术大脑中心主任葛蓉丽以浙江省精品课程《琴韵西子》为例,围绕“以美育人 各美其美”的课程理念,从课程架构、内容、资源、评价等方面,呈现了一门体艺特长类美育课程的演变历程,让每个孩子在艺术熏陶中拥有更多可能性。

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俞张磊老师以杭州市精品课程《成长探索营》为例,从结合新课标的课程目标设计,以增强学习内驱力和社会责任感的课程内容架构,以注重问题解决、合作探究的课程实施,以及系统性的评价方案等方面,展示了一门精品课程的培育之路。

活动最后,拱墅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区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沈旭东对本次活动作出总结。他指出,课程是传承与发展,理解其要义需回归本源,它为人的更美好发展服务;课程是宏大的,需理解学校与课程的关系,在规划中探索;课程是有生命的,其价值体现在师生交流中,也体现在每个孩子独特的个性中。五育并举是建设,五育融合是路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在规划中对标党和国家对学校课程建设的要求,在学校课程建设中探寻学生身心、品德、精神、知识、创造的载体。

在当下这个具有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社会,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和认识学校与课程,在五育融合的视角下进行传承与创新,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路径。每一名拱墅教育人也需以更深厚的理论与学养,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为孩子造就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共同谱写拱墅教育更辉煌的明天!

供稿、摄影:杭州长江实验小学 寿冠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