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97%的老年服务设施和项目都在社区,亟待增强社区共同缔造、基层治理、资源聚集能力。”1月19日,市政协常委、民盟武汉市委员会主委、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副院长舒晓刚作大会发言。


市政协常委舒晓刚。 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摄


根据《武汉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全市60岁及以上人口212.44万人,占比17.23%。“社区作为老年服务的主阵地,需在幸福食堂、医疗关怀和老年教育等方面发力,以解决老年人的实际生活痛点。”他建议构建依托社区、社会各方参与养老服务的新格局,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效能,推进社会适老化建设。


谈及老年人“医养”问题,他表示要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建议以社区管理为主,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慢性病预防、疾病治疗、健康管理的整合型健康服务体系”。他进一步提议,要加强老年人慢病管理,引入社区医卫志愿者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养老服务组织(企业)开展合作,内设家庭医生工作室,派出医生驻点工作,逐步实现同步上门服务,共享老年人信息;挖掘社区闲置资源,在有条件提供场地的大型社区建设社区急救点,作为急救站的补充,完善中心城区10分钟和新城区12分钟、农村30分钟的急救圈体系。


对于老年人“学养”痛点,舒晓刚提出推进老年大学向基层延伸的建议。“采取街道主管、社区主办、社会组织参与、区老年大学指导业务的模式,在街道层面成立社区教育学院分校,并挂牌区老年大学分校。”通过这一举措,可将老年教育资源下沉到基层,为更多老年人提供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