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有效落实新课标关于学科实践的要求,提高工作室教师对数学学科实践的认识,推动学科实践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感悟“爱数学,无尽乐趣;学数学,无穷奥妙;用数学,无所不在”,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12月22日上午,邵珠利运河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赴大关小学教育集团之江校区参加大关小学教育集团第三届数学学科节活动。

本次活动由邵珠利老师主持。参加此次活动的嘉宾还有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巩子坤,《教学月刊》编辑王永锋等。

第一节课,由朱玲燕老师为大家带来二年级课例《自制量角尺》。本节课以“制作测量角大小的尺子”为核心,通过探讨“如何制作量角尺”“如何使用自制量角尺测量角的大小”及“如何选择合适的量角尺”三个子问题,引导学生操作并思考。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逐步明晰角的大小可以用1个或多个标准累加进行测量。同时体会到测量标准也需随着被测角的大小进行调整,以提高测量精确度。最后,通过对比长度测量与角的测量,进一步体会度量的本质就是标准单位的累加。

第二节课,由张学勤老师为大家带来六年级课例《绘制区位图》。从学生熟悉且充满向往的新校区引入在民生板块绘制“学院路新校区区位图”的大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获取信息、采集数据”“根据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和“借助尺规绘制区位图”三个子任务,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比例尺的意义、计算图上距离、尺规作图”等新知。其中,尺规作图既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本节课的亮点。课堂最后还衍生出“绘制校园平面图”的任务,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走出教室。

精彩的课堂实践后,大关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黄碧峰作题为《真探究:数学学科实践的策略探寻》的观点报告。黄校指出,学科实践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其实是对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一种迭代升级,特别强调要引导学生基于真实情境开展真实的探究活动。基于此,黄校提出了“小项目设计:聚焦能探究的真问题”“全流程嵌入:经历会探究的真活动”“多感官参与:丰富乐探究的真体验”三大策略,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深入浅出地阐述。

黄校还指出,关注学习经历,培育核心素养,是数学课堂教学转型的方向。数学学科实践让学生以“具身式体验”不断地有所感受,或共鸣、或碰壁,进而丰富实践经验,调整、优化实践成果。在此过程中,学生观察现实世界的数学眼光日益敏锐,解释现实世界的数学语言日益增强,思考现实世界的数学思维日益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发展。

交流凝智慧,分享促提升。本次活动的专家巩子坤教授和王永峰编辑对两位教师的课堂给予了充分肯定,也对本次活动表示了高度认可。

王编辑指出,学科实践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在解决问题时策略的灵活性和多样化。此外,学科实践在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王编辑进一步强调,操作、思考和反思是学科实践的三个核心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非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活动积累经验,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并在反思中不断提升。

巩教授指出,学科实践就如同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它要求我们清晰地阐述“知识从何而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知识如何应用”。在讲述这一故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向的是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科实践,巩教授认为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以及学校周边的资源,因为其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更有利于创设真实的情境,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在讨论过程中,邵珠利老师也对学科实践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观摩活动之后,工作室成员教师们都有了丰富的心得体会。永天实验小学的刘宸老师一开始有些困惑不解,不知道综合什么,如何设计驱动型问题。听后他明白了实践是理解的过程,不必完全弄清楚才开始。北秀小学的吴金明老师在本次学习后对于学科实践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他认为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要强化核心素养,突出实践意识,确立实践在数学课程培养中的核心地位,努力以学科实践为支点。

教而有研则深,研而有悟则进。日后,工作室全体成员教师们将继续深耕课堂,潜心钻研,携手共进。

图片:赵羽菲 朱毅冰 洪楠婷

撰稿:郑琳

初审:郑琳

终审:邵珠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