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基础,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素养能够让教师在制定教育教学计划、实施教育教学策略、评价教育教学效果的过程加速专业成长。
2021年,我园以市区两级立项课题为抓手,将科研与教研进行有效整合,以园本课程研修为载体,以实践研究为核心,在理论学习、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有效推动幼儿园的科研工作质量。
为进一步推进我园区级立项课题进展,夯实科研工作,提升我园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1月12日,我园开展了区级立项课题中期汇报活动。
本次汇报活动由王黛芬老师主持,三位课题负责人分别从课题背景、理论依据、现阶段成果、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下一步计划这五方面进行了汇报交流,分享了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为后期研究与结题做充分准备。
受疫情影响,园外游学开展频率无法达到研究预期的设想,为课题进一步研究带来了一些困难。为继续做好课题研究,祝小雅老师结合已有素材和专家建议,重新梳理寻找园外游学的研究价值点,根据当下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继续丰富、细化研究内容和实施步骤,确保课题能够按时结题。在前期研究过程中,祝老师将重点聚焦到对不同类型幼儿实施的多样互动策略,并结合理论点分析策略的可行性及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调整、完善与补充,提升观察解读能力,进一步在研究中践行“儿童视角”理念。
吴思佳老师的研究主要围绕上一届大班进行的一系列项目活动展开,通过规划一日生活流程,循序渐进地学会自行制定计划的方法,从而发展幼儿的自主规划和管理能力。课题开展前期,吴老师收集、整理了幼儿制定的不同类型计划书,从多维度罗列了可能的研究方向。在汇报结尾,吴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希望在后期研究和结题报告撰写过程中能够聚焦研究内容,使实践研究更加深入。
高磊老师的课题研究聚焦在大班合作游戏中普适性角色的发展,高老师结合资料、理论以及自己的实践经验将幼儿在合作游戏中的形象分为了六种角色。高老师扎根理论,不断查阅最新的论文、结合最前沿的观点,重新整合,将六种角色再次细化、分类,划分成四类。在研究过程中,高老师始终坚持进班进行实地观察、分析,探索幼儿在合作游戏中形成不同角色的原因,并对不同类型的幼儿进行针对性指导,丰富幼儿在合作情境中的体验,改善幼儿游戏现状,提升游戏水平。
随后,课题组成员依次分享了自己的感悟。教研组长夏梦妮老师认为:我们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敏锐地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并持续推进。这样,看似简单的教学内容也够进行拓展,推动实践研究。大班平行班组长程晶老师提出:在下学期的教学计划中,要夯实立项课题研究的落地,带领大班组老师把主题做深、做细,在每个主题开展前通过谈话等形式了解本班幼儿的已有经验,设计、选择符合本班幼儿兴趣的活动,促进幼儿自主规划能力;园区园长叶靖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充分挖掘一日生活中的研究价值点,扎实地做好班级课题。
活动最后,王黛芬老师组织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结合期刊上的文章进行学习与交流,并指出:科研工作是发现、研究、解决日常工作问题并改进教育教学的重要途径。课题来源于工作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从而改进教育教学,提升专业能力。王黛芬老师还强调科研工作重在实践、反思与总结,研究点的挖掘基于专业敏感度和对当下教育理念的贯彻与落实,在成果撰写上文本需要反复斟酌。希望老师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一个“有心人”,及时记录点滴、思考挖掘亮点、积极撰写成文。
科研促教学,交流助提升。本次课题中期汇报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共同思考的平台。准备、介绍与研讨过程,也是实现自我反思和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相信凤栖幼的老师们能在工作中将点滴记录梳理成文,理论联系实践,不断提升科研能力。
一点一点累积,总能看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