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如一天平的两翼,只有双方的通力合作,天平才有可能达到平衡,也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儿童的和谐发展。做好家校社协同育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检验教师的职业能力与职业情怀,考验教师的职业道德。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3月22日下午,杭州市北秀小学开展了清廉讲堂活动,主题是《弘扬教育家精神,协同育人谱新篇》,由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王雄云同志主讲。


首先,王校长从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前世今生”,向老师们介绍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教育模式、教育网络和育人机制,提出家校社协同育人在二十年的实践与探索中,涉及范围更广、意义更重大。

王校长从贯彻党和国家对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需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需要、贯彻落实《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意见》的需要等六个贯彻强调了落实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必要性。同时,王校长从“加强领导、加强沟通、提高素养、协同教育”四个方面强调了要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中学校的主导作用。


为了帮助老师们更好的进行协同育人实践,王校长还为老师们提出了协同育人的策略。王校长认为,良好的家校沟通应包含“定位—共情—认同—共建”四个方面,坚持“让家长变成我们教育的盟友”的观念,遵循“懂得尊重和协作”的原则,确保“了解学生家庭教育情况是沟通的基础、正确认识并理解孩子是沟通的关键、科学指导家长家庭教育是沟通的根本”三个前提。王校长提出,学校和教师在进行协同育人时,要关注家长诉求、贴近实际需要、立足现实问题、着眼长远指导。


针对目前家校沟通现状,王校长根据学校实际建议了多种家校沟通的内容和形式,提出有效沟通的三个技巧——积极倾听、适时提问、清晰表达,建议老师们从《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艺术》这本书中学习家校沟通的技巧,关注有效沟通时间的黄金比例。同时,王校长提出了沟通反馈的“四要”——要站队立场、要先肯定、要有细节、要有对策。

最后,王校长提出:问题意识是家校有效沟通的逻辑起点,学理意识是家校有效沟通的关键因子,路径意识是家校有效沟通的行动属性,生成意识是家校有效沟通的价值表征。


校家社协同育人之路任重道远。通过本次活动,老师们对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进一步明确了自己在协同育人工作中的职责。接下来,我校将持续加强引领,在强化校家社良性互动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学校各项活动开展,扩大宣传影响,营造支持学生发展,相伴学生成长的良好氛围。

文字:叶海琼

图片:翁育青

一审:孙福建

二审:王雄云

终审:范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