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4日,“基于学教评一体化的小学科学教学”研讨活动在杭州市文澜实验学校举行。本次研讨活动旨在帮助教师转变课堂评价观念,探索学教评一体化在科学课堂中的实践策略,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拱墅区小学科学16学时培训班学员、万嵩海运河特级教师工作室学员、杭州师范大学嘉兴经开实验小学科学工作坊学员,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

万嵩海运河特级教师工作室学员、杭州市文澜实验学校王梦玥老师执教三年级《地球的形状》。王老师利用学单前置任务,帮助学生梳理不同时代人们思考地球的形状时所观察到的现象,并利用不同的现象,提出猜想和制作地球模型。学生通过Ipad自主学习各时期模型检测方法,在成功标准下展开实验探究,利用黏土完成模型制作,并收集证据证明自制模型的合理性。在分析研讨环节,学生以小组展示自己的地球形状模型及模拟实验证据,梳理出了科技发展引领认知发展的高阶概念。课堂上各小组交流讨论、分析论证,充分展现了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热情。本课的教学设计希望指向小学科学本质观的理解,分别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三个维度,借助项目化活动串联科学思维、科学史及教学评一体化地落地。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嘉兴经开实验小学科学工作坊学员周文皓老师执教五年级《水和水蒸气》。周老师以野外取水的真实情境导入,引导学生分析此种方法取水存在的缺点,从而提出项目任务:如何快速从沙土取得所需的水量?随后,学生自行设计取水任务方案,并师生共同研讨制定成功标准,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温度是影响取水效率的因素,再形成取水装置设计图。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学生模拟真实沙土取水,顺利完成取水任务。最后在评价交流过程中,从现象出发,寻找原因,根据新的问题去思考解决方法,形成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案进行项目优化。通过本课,大大激发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思维,将知识本位的学习目标转为素养本位,以项目实践培养学生推理论证和创新思维能力。

围绕“项目实践教学如何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如何利用学评标准引导学生的学与评”两个关键问题,与会教师结合两节研讨课进行了充分交流。拱墅区小学科学首席教研员叶晓林老师高度肯定了两位执教老师的教学理念,也鼓励在场的教师们要将优质课例转换为教学论文,要抓住诸如“教学评一致性”“项目化学习”“学科实践”等热词进行深入研究。

为了更好地聚焦学教评一体化,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生长,杭州市小学科学教研员徐老师向与会教师作了题为《基于教材的项目化学习》的专题讲座。徐老师通过课标解读,阐释了“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必要性。同时指出,目前的学科项目化学习存在“教师缺少相应能力和支持”“学习周期较长”“缺乏国家课程标准及相应评价体系”等问题。为此,他结合诸多生动的教学实例,提出了“微项目实践的10条实施策略”,即“必须体现学科特色”“学习任务切口很小,强调与学生生活需求发生联系”“有简洁易行的学习评价”“设计环节要简化”“所有器材来源于日常生活”“微项目最终要产生物化的结果”“可以整合若干相关的微项目构成微项目课程”“学习考察纳入日常的评价体系”“突显学生的自主学习”“不符合学情的课文适宜改编为微项目”等。

拱墅小学科学教学团队将继续保持科学教育初心,聚焦核心素养、深化学科实践、促进学评一体化。学不止,思不止,行不止!

图文/李冬融 邵瑶华

审核/万嵩海 叶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