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导学校和教师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推广优秀的跨学科教学实践经验。2024年6月11日,杭州市拱墅区基于科学阅读的跨学科教师挑战赛展示(中小学专场)活动在杭州上海世外学校举办。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综合部副主任、省通用技术、劳动教育教研员管光海、杭州上海世外学校书记、校长陈民仙、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员卢夏萍,以及参加本次拱墅区跨学科主题学习挑战赛的中小学老师们共同参与本次活动。活动由杭州上海世外学校数学教研组长张建淼老师主持。
课堂展示
杭州上海世外学校的王明英、曾沈云两位老师带来的跨学科实践课堂展示《破壁重“圆”》,王明英老师带领六年级的孩子进行课堂展示,利用数学圆的知识深入思考并绘制破璧复原图纸,使破损玉璧在图纸上复“圆”。
曾沈云老师以课堂展示结合跨学科项目汇报的方法,通过良渚玉架山遗址考古发掘驱动,任务推动帮助学生通过美术学科中陶艺技法的应用复刻一个大小相等,纹样相符的玉璧复制品,使破璧重“圆”。
典型案例
杭州市拱宸中学的潘旭晨老师带来典型案例实践分享,围绕“一次函数”数学知识,聚焦模型观念,设计“探究定速巡航”项目。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融合了软件编程,智能绘图,AI答疑等信息技术。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主线,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构建数学模型,将数学知识直观化、可视化,用数学符号,语言表述实践成果,发展学生的“四能”“三会”,逐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杭州上海世外中学的李馨铭老师则以题为《信息科技赋能跨学科主题学习》进行分享。通过"非遗皮影戏的AI创作与表演"这一跨学科实践项目,不仅推动了皮影戏的传承发展,还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同时,李老师也向我们展示了:以信息学科主导的,信息+多学科创新应用,为我们展现了信息科技在促进跨学科主题学习方面的巨大潜力。
问题聚焦
杭州市胜蓝实验小学的刘琴霞老师聚焦她在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分享了她带领二年级小朋友做的《体育器材室的设计》项目,在项目化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和解决方法。她倡导教师多维支持,帮助学生经历真实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长智慧增长干。
杭州市胜蓝中学的叶青文老师、彭菲老师以《历史的真假?亚历山大图书馆之谜》项目为例,通过三次帮助学生理解核心概念“史料实证”的经验,总结了如何在学习中帮助学生理解项目中的核心概念——通过引导学生明确核心概念降级得到的学习目标,教师提供适合的支持性活动,让学生的学习紧扣主题,能使多学科真正介入到问题解决中,也能使学习行为真正发生,就能帮助学生理解核心概念。
实践分析
杭州市申花小学的屠露洁老师对教师实践中的问题聚焦材料做分析,她用质性分析方法,分析了老师们提交的“问题分析与聚焦”案例。通过问题聚类分析了问题聚焦时常见的四大类问题:混淆问题概念、没有聚焦问题、问题分析路径不一致、缺少问题点价值。屠老师通过案例展示和修正,帮助老师们生动理解什么是项目实践中的问题聚焦,以及问题聚焦的四个特征。
杭州市北秀小学的潘怡如老师则是对大家提交案例中的反思板块做分析。实并对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进行分享。潘老师首先对区域两年内教师案例中的“反思”部分进行分析,发现教师缺少科学的教学反思方法。进而提出基于水平进阶的反思分类:描述性反思、解释性反思和解决性反思。同时,潘老师结合项目案例对反思的流程和反思工具进行介绍。教学反思从教学细节中来,并需要在理性层面上不断追问“为什么”,提出“如何做”的可迁移策略。
专家点评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综合部副主任、省通用技术、劳动教育教研员管光海博士对本场活动及教师分享进行一一点评,并对本次活动给予充分肯定。管老师指出,跨学科实践首先要区别“主题”与“项目”的本质区别;跨学科的价值要凸显专家的问题解决思维,学科是依据问题解决需要而自然介入和发生的。同时管老师结合具体案例,提出很多教师容易误解“载体”与“目标”,这需要教师明确出发的意图。
颁奖与总结
为期四个月的跨学科学习教师挑战赛即将迎来尾声,教师们历经“科学阅读推荐”、“跨学科案例设计”、“实践问题的聚集”这三轮研修过程。现场公布了三轮比赛的获奖情况并进行了颁奖。
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员卢夏萍老师对本次活动做了总结。卢老师首先对获奖教师表示祝贺,四个月的活动既是教师的成长旅程,也是区域搭建支架帮助教师成长的研修过程。今天的展示活动设置跨学科课堂展示、典型案例、问题聚焦、实践分析四个板块,从不同角度展现教师在跨学科方面的探索,希望教师体会蕴含在支架的方法和意义。最后卢老师对6月份的挑战赛做了相关说明,希望老师们能够站在解决性反思的角度回应对“跨学科”、“科学阅读”、“工程启蒙”的理解与思考。
摄影:姚植操
撰稿:曾沈云
审核:卢夏萍
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
2024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