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在拱墅区大运河青春健康基地举办了《如何修复亲子关系》、《亲子沟通ABC》和《和孩子成为朋友》家庭教育指导主题讲座和亲子工作坊。

7月18日下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优秀青春健康讲师徐放蕾老师,给家长们来了一场题为《如何修复亲子关系》的讲座。

徐老师从修复亲子关系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修复小妙招三方面入手,深入浅出,教会家长如何运用同理心进行自我调适,与孩子建立联盟关系,采用写信方式和孩子互动、消除隔阂。

还应用鱼缸理论,揉合家庭治疗理论知识,让家长尝试重建家庭秩序和规则。家庭是谈情不是说理的地方,游戏也不只是小朋友适用的方式,比如“一日交换游戏”、“绘制未来家园”都给家长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修复亲子关系最重要的是抓住时机,针对这方面,徐老师提出了几个关键时刻,如:最无助时刻(刚进入青春期)、 最烦躁时刻(中高考时期)、最茫然时刻(青春期异性交往)、最失落时刻(逃避现实失败,沉迷虚拟世界)。

徐老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贴近生活的例子、富有吸引力的提问,让家长们沉浸在对亲子关系的审视中。

8月9日,区优秀青春健康讲师周李萍老师进行了一场以《亲子沟通ABC》为主题的讲座。

周老师用纪录片《镜子》导入,让很多家长陷入了深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翻版演示出来,父母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对象之一。身为父母,当你教育孩子时大声吼叫,当你刷手机不能自控,请想想孩子又会从中学到些什么。

接下来周老师用实际案例,一一展示亲子沟通中的误区以及正确沟通方法,让很多家长受益匪浅。

亲子同修,共同成长。在成长路上,有父母陪伴,孩子才会走得更好。

8月16日文晖中学心理健康专职教师陆洋老师和25对亲子开展了一场《和孩子成为朋友》的亲子工作坊。

亲子工作坊分为三个主题:尊重促进沟通;接纳促成改变;独立、自由与爱。尊重更多的要求我们富有同理心,能从孩子的视角理解问题。陆老师和家长探讨了不同年龄阶段的中小学青少年儿童不同的认知风格,社会关系模式等,在场的家长也就此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有一位家长进行了精彩的发言,她说家长很容易看到的就是孩子的分数,但是当她和自己的孩子进行深入沟通后,发现孩子的世界完全是不一样的,孩子的世界充满了幻想和符合这个年龄阶段的爱好。如果缺乏较为平等的关系,家长就会很难以走入孩子的世界,只看到表面的东西,甚至会缺乏对孩子最基本的了解。

在场的家长就自己比较关心的问题和陆老师进行了深入探讨。例如怎样在不伤害亲子关系的情况下进行行为矫正。陆老师鼓励家长做到温柔的坚定,和孩子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最后让孩子来选择一种。坚定贯彻到底,不妥协,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充分负起责任。

活动中,陆老师还推荐了多部描述亲子关系的影视作品和书籍,例如电影《伯德小姐》,书籍《正面管教》等,同时带领大家一起欣赏了一部描绘亲子关系的短片。看完短片后,一位家长诚恳地谈到自己其实非常希望孩子按自己规划的路线成长,也开始尝试转变自己的观念,鼓励孩子探索自己的个性。其实,愿意来参加基地组织的亲子活动,已经充分表明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愿意。工作坊活动以纪伯伦的诗作为结尾,留给大家深深思考:健康的亲子关系,帮助孩子拥有独立人格,自由发展的空间和充满爱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