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常态中做教研:从课堂中来,回到课堂中去

记杭州市长征中学“让智慧闪光”校本研修活动(一)


每所学校校情、学情不同,挖掘并推介我校教师教研工作闪光点,让更多的校内老师了解、借鉴实用性强的方式方法,是“让智慧闪光”校本研修活动的初衷。今年,我校教研主要围绕新课程改革、核心素养的落地与新教材的实施为主题展开。同时,在改革背景下,如何让日常的教学探索形成理论成果也成为我校教师的需求。

12月11日,教科室邀请了刘露老师和杨鹏妃老师带来相关内容的分享。我校全体教师参与学习。

一堂被北师大教授表扬的常态课

刘露·《念奴娇·赤壁怀古》

11月27日,教育部专家组走进高一年级随堂听课,调研学校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情况。

在教育部关于新课程新教材的现场反馈会上,刘露老师的语文课被北师大教授、新课标制定核心小组成员郭华老师公开表扬,认为刘露老师对于语文群文阅读理解这一核心素养把握到位,体现了新课程的实施理念。


在分享讲座上,刘露老师分别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素养目标”、“教学过程”四个部分简要介绍了她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刘露老师谈到“群文阅读”的核心素养的落实是从“文本分析”中的三对比较中着手的。同三国,赏曹操析周瑜,叹《赤壁赋》之人生短暂、世事无常,惜《赤壁怀古》之华发已生、报国无门。同黄州、共贬谪,《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悲凉哀叹与此词的悲壮慷慨又是另一番境地,进而升华情感“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

在谈到教材分析时,她提到打破教材框架,把《念奴娇·赤壁怀古》放到前面完成,是备课组根据学情集体讨论的结果。而自己这堂课的设计与实施,也是大家日常在做的事情。

论文:从课堂中来,回到课堂中去

杨鹏妃·《课堂·阅读·跨学科》

工作才满三年的杨鹏妃老师的学科论文在区市级获奖7次,而这些论文素材实际上取材于日常的积累以及公开课的实践。


“一开始,我觉得我写论文的开始是公开课,后来我渐渐发现,它的起点是从日常课的点滴开始,娟娟细流汇聚在一起,逐渐水到渠成。”

论文写作基础·课堂:“脱离日常素养培养的课堂,或者没有思考培养素养的课堂,很难为好的论文写作奠定基础。”杨鹏妃老师在发现学生语言表达欲望不强,表达自信力不足,表达能力弱等等不足后,设计并坚持“话题式辩论”的课堂活动。学生的进步给了她惊喜,也给了她公开课的灵感。在《渔父》公开课上,她就以对渔父和屈原的人生选择上进行一次辩论。从常态课到公开课,有关论文的思路和想法也就慢慢有了萌芽和发展。

论文写作灵感·阅读:“学而有思,述而有作,推陈出新。”关于《渔父》课堂教学的论文中有一部分是学生讨论各类渔父形象。而这些形象的解读是杨老师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形成对文本内涵、教法最全面的认知。她还会利用视频资源,了解名家大家的解读。这些不仅是公开课上学生对四类形象进行辩论的素材,也让她有了论文写作的灵感。

论文写作素材·跨学科思维:“跨学科思维新应用,在学科转化中,擦出新的火花。”《渔父》教学论文中,杨鹏妃老师用到了数学学科简单的集合图形,交叉的关系,引导发现和论证渔父的三条出路。用表格对比的方式,发现渔父和屈原共同的精神核心是“志”,进而进一步挖掘里面的包涵关系。同时,杨鹏妃老师还以《氓》、《梦游天姥吟留别》、《短歌行》等为例,介绍她如何将语文学科与数学、美术、心理学等学科进行学科融合。

正如杨鹏妃老师所说论文是课堂的“结束”,亦是课堂的“开始”。希望“让智慧闪光”讲座不是分享的结束,而是教科研新进步的开始。

图文:教科室

杭州市长征中学育人目标:

培养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修养的现代中学生

杭州市长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