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是7月2号,新生报到的第一天。孩子们都已经整齐入座在106班教室。面带着微笑,迎着这45双满怀期待的目光,我走上了讲台。“很高兴见到大家。第一次见面,我想我们可以用不一样的方式来认识彼此。”我略作停顿,扫视了一圈。“我给大家10个机会来问我问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话音刚落,一只手即刻被高举在半空中。
“老师,您叫什么名字?” 我泯然一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来“Judy Zhang”。紧接着又见一只手高高举起:“张老师,那您教什么学科?”我狡黠地用手指了指板书,微笑着回答:“你好像浪费了一次机会哦。”全班会意地笑了。我走到过道上,轻轻按了按这个男生的小肩膀,真挚地看着他:“不过还是要谢谢你的提问。”小脸庞腼腆地跟大家一起笑了。气氛瞬间变得相当热烈,初识的那种生涩消逝了一大半。
提问进行到一半,有个果敢的女生接了棒:“Judy, 我很喜欢英语,那我怎样才能把英语学好呢?”我稍稍整理了一下思绪:“嗯...这个问题很大,但是我想给大家推荐我的三D法则。”同时我在黑板上又书写了大大的三个D,各自成行。“第一个D: Discernment—洞察力”。 我又用眼神示意了一下刚才的那个小男生,并用手指了下板书上的“Judy Zhang”:“要善于用眼睛去发现文本潜藏的信息,寻找新知识,这就是洞察力。”“第二个D:Devotion—投入或者热爱。这是作任何事情的源源不断的动力。第三个D: Discipline—纪律。任何形式的卓越与优秀都是纪律或者说自律的结果。”那天的第一堂课,一半是热闹,一半是沉思。
于是,三D法则成了106班的代名词。“Judy’s Triple D”也成了班风管理的不二法门。只是,这个D总是在适当的时候,变换着它的内涵。在班委竞选的时候,黑板上写着赫赫三个大字: Democracy (民主), Determination(决心),Decision(决定)。在校艺术节上,同学们的表演准则是:Judy’s Triple D: Decent(得体的), Dynamic(活力的),Different(与众不同的)。在年度运动会上我们喊出了响亮的口号:Judy’s Triple D:Daring(勇敢的), Dreaming(梦想的),Doing(行动的)。英汉字典D字母下的词条或许已经被同学们翻阅无数遍,但是每次在翻阅的过程中,他们总能找到他们想要的,学到他们希望的,并扎根于心底。
那一届的学生毕业也已经十年有余了,每每他们中的谁来看我,总是跟我提起这个法则。很多话,很多事都已经被遗忘,但每次他们跟我讲起那开学第一堂课的时候,眼神中总是透露出对那段时光的美好的怀念。不管多少年以后,我相信,他们还能记得当初的那个Triple D,记得提这个原则的我,记得我们这个颇具一格的集体。每个人都会在他们的的人生道路上找到适合他当时当刻的那个D,找到自我,固守自我,沿着自己的路向前走,不管它通向哪里。 愿他们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类人,知足且上进,温柔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