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下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周年,杭州市行知中学团委、少先队联合杭州市军休二中心、杭州市工艺美术博物馆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国庆活动——与军休二中心的退伍老战士们一起,共同制作象征中国传统文化的红灯笼,并最终用它们拼接成“70”字样,向祖国母亲生日献礼。本次活动由拱墅区乐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协办,参与者有革命前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高雪梅老师以及行知中学初二年级的入团积极份子和少先队员们。

当秋日的暖阳洒过行知苑的回廊,当清透的微风拂过桂花树的林梢,淡淡的香气弥漫整个校园的时候,杭州市行知中学以初二(2)班为首的入团积极份子和少先队员们已经排着整齐的队伍,在校团委副书记王理立老师耿栋副校长的带领下,带着亲手制作的祈福祖国平安和乐的串珠灯笼,向着杭州市工艺美术博物馆进发,去参与一场特殊的活动。

活动开始,同学们向拱墅区乐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高雪梅老师学习了珠绣灯笼的制作。高雪梅老师用红黄两色的珠子、鱼线、中国结和穗子穿起一个别致精巧的灯笼。串珠、过线、打结、整理,这看似简单的四部曲,却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智慧。队员们都围在高老师的周围虚心求教,互相讨论,异常的严谨认真。线穿珠,牵动着每个队员的心;一颗,吟唱着我们对祖国的赤城之爱;两颗,承载着我们对祖国强盛的祝福。

随后,二十名少先队员带着做好的灯笼来到杭州市工艺美术博物馆,与军休二中心的革命老前辈——我们的退伍老战士们会面。他们一同参观了杭州市刀剪剑博物馆二楼的陶瓷展,革命先辈们看到这些珍贵的文物,不由自主打开了自己的话匣子,和队员们分享起自己的革命故事来。

接着,队员们和革命老前辈前往伞扇博物馆,共同完成灯笼的最后一步——系上火红的中国结、穿上跳动的穗子。队员们与革命老前辈一一结对,在完成灯笼制作最后一步的过程中与革命老前辈进行了更多交流,虽然是祖孙辈的年龄差,但祝祖国强盛的共同心愿,让彼此的心连接在了一起。孩子们感觉这一刻犹如走进历史:老一辈革命家如此平易近人又和蔼可亲,他们脸上的皱纹镌刻出岁月的沧桑却饱含温暖,他们在怀念曾经光荣岁月的同时,又憧憬着祖国光明未来。

活动进行到最高潮,革命老前辈和同学们在庄严的国歌声中肃立于五星红旗之下,在国歌声中目送红旗冉冉上升。来自两代人的凝望,蓝天久远,历史厚重,大家的眼神中都饱含光芒。

八(2)中队中队长王旭代表同学们发言,他说:“串珠,这门工艺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把它做好需要投入非常多的耐心和细心。制作过程中稍不留意,一步编错,那之后的步骤就无法继续正确完成。在高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串珠,我们不仅学到了传统手工艺知识,同时还领悟到它的文化魅力,这种魅力能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传承至今,实属不易。”他还由串珠引出了爱国情怀,“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第一次用串珠为祖国庆生。当作品完成的时候,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作为发展中团员和少先队员的我们,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与祖国共成长!”

接着队员们仔细聆听了革命老前辈的发言,他们为国服役数十年,将自己毕生的青春与赤诚都奉献给了亲爱的祖国。他们一直听党话,跟党走。虽不再穿军装、吃军粮;不再听军号、住营房。但依然拥有着军人的品格和衷肠,军人的身姿和脊梁。百听不厌那军号吹响,常唱不衰是军歌嘹亮,本色不退仍是一颗兵心,生死不惧永是军威浩荡。

最令人感动的一幕是队员们为可敬的革命先辈们系上红领巾的环节。一条简单的红领巾,联结了老一辈与新一辈的心灵。老人们脸上晕染了些许红晕,激动地重复着说“我好像回到年轻的时候了,我第一次带上红领巾的场景,仿佛还在昨天……”一条平凡的红领巾唤醒了革命前辈最青春的记忆,铸就了新中国两代人恒久的回忆。

本次活动在感动中落下帷幕。小记者沈思汝说:“老一辈对祖国的深情,渗透在滚烫的热血中,跳动在他们的心坎上。而我,将我的爱国情怀镌刻进我制作的灯笼里,把我满腔的热情维系在中国结上,把我无穷的情思内蕴于颗颗串珠上。我立志成为祖国的栋梁,成为祖国的建设者。以青春之名、以赤子之心,葆祖国繁荣昌盛!

撰稿:张迅  沈思汝

摄影:耿  栋

审稿:耿  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