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多维度评论,助力全方位成长

近日,拱墅区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狄海鸣、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副校长许霜霜和小学部项目化学评工作组成员齐聚会议室,探讨项目量表在小学部“六有习惯”评价方面的推进情况。项目化学评工作组的老师们向狄院长具体介绍了学校的育人目标以及小学部“六有习惯”项目量表的构思与设计,狄院长根据学校理念给予了肯定,并为接下来的工作走向进行了思路指导,为项目化学评工作的推进增添了力量。小学部全体教师就项目化学评进行了深入学习,为之后工作的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会议学习助成长

李要玲老师会议感想:

今天上午,听了狄院的指导,让我对“项目化学评”有了许多新的认知。项目化学评源于项目的选取要是适切,以量表的形式呈现对项目各维度评价指标的细化,然后借助技术手段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与解读。

首先,项目的选择必须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学校育人理念、学科育人目标等,从宏观的指导到学科的细化,需要仔细斟酌选择有明确指向性的项目。其次,量表的制定也是很关键的,切不可一蹴而就,眉毛胡子一把抓。对应项目特点反复研讨量表的维度及考核细则,在研讨的基础上选取部分样本进行实践尝试,再回到团队中研讨其可行性。量表的制定要有一定层级的更新迭代,并在此过程中寻求螺旋上升的理想状态。最后,技术的支持是必须的。基于项目的量表制定以后,可以选取不同的年级进行数据收集,而这个过程必须依靠技术的支持。技术力让项目化学评的结果更具说服力和代表性。这也就是我理解的“项目——量表——技术”互相融合的PRT项目。

基于华师附校“六动”课堂育人目标,我们团队进行了“六有好习惯”的研讨,从宏观角度研讨制定了“六有好习惯”的考级量表。但是,这仅仅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这个量表看似合理可行,但在实践层面进行操作还是有难度的,必须放回学科层面进行进一步细化。基于学科老师的专业性进行各学科量表的进一步商榷,更多地从学生发展和学科核心素养角度修订完善,倡导具体且有明确指向性的原则,即有针对性性地评价,力争体现“把看不见的素养转化为看得见的习惯”的理念。

基于以上认知,作为全程参与的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寻找最合适的路径,结合具体学科积极思考,在团队互助中实现自我提升。

郑斯瑶老师会议感想:

小学部基于“六动课堂”的理念提出了学生“六有”学习常规,即“倾听”、“表达”、“合作”、“操作”、“观察”和“思考”。围绕学校的育人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分别探究六个学习常规的培养路径,并通过习惯考级和项目量表技术等方式,对学生学习常规的养成情况进行过程性评价。狄院长肯定了不断优化、迭代的量表设计,并指出现有量表指向明确,信、效度高,且充分结合了学校的育人目标,是符合校情及学情的。同时,狄院长也指出,量表最终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的,因此,需要充分利用教研组的力量,将量表再细化,并应用到对应的情境和项目中去。

张一丹老师会议感想:

项目化量表设计需要经过反复实验,以确保量表结果的差异在量表的内容中有所体现。项目化测评需要教师对专业知识素养具有一定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从哪些角度对学生的能力做出准确的考量。在教育过程中,有效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而数据结果更是可以帮助老师精准地寻找帮助学生进步的策略,从而给予后进生更为实际的方法并做出进一步的提升。现阶段各位老师已经结合我校“六动课堂”理念,做出了宏观上的参考量表,下阶段工作将从小处入手,结合各学科特点,挖寻可实践性的课程项目。

经验交流明路径


来自新华实验小学的陆智强老师工作三年以来,在教学等方面取得了不少优异成果,而在项目化学评方面更是具有完整而丰富的经验。在此次分享交流中,陆老师从打破学科界限,聚焦学科要素,语言表述精准化等方面为各位老师接下来的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注意及参考事项,并分享了小学语文项目化测评的成功案例,以“一粒种子的旅行”为模板,从考察目标、任务情境、设计意图、量表设计等角度激发了后期大家对项目化学评设计更为深入的思考。

陆智强老师经验分享

量表介绍&任务布置

通过本周狄院的指导以及陆老师的经验分享,相信各位老师已经对项目化学评的操作及工作开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后续学部将根据项目化小组成员制定的“六有习惯”量表分学科研讨,在聚焦学科特色的基础上精准测评学生的各项能力,同时通过数据的结果分析为学生制定相应的策略,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能力。希望通过项目化学评这一方式,在精准评价学生的基础上能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为每个孩子的充分发展而添砖加瓦!

撰稿 张一丹

编辑 刘靓皓

审核 许霜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