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万物收获。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教学任务,为有序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使用,2024年10月28日,我校张永莲运河名师工作室开展了研读新教材活动。出席本次活动的有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大组组长刘粉莉老师、区教研员夏赛虎老师以及工作室的全体成员。老师们在观中思,学中悟,助力美好教育的发展。
活动邀请了杭州市文澜实验中学的郑好老师作现场公开课展示。郑老师带来了两节精彩纷呈的、充满趣味的学习课。第一节课,郑老师以生活中常见的手机电量为载体,贴近学生生活,让课题《滋养心灵》更加接地气。郑老师先是通过“心电感应”活动,让学生画出自己的电量情况,并请同学踊跃发言引出主题。整节课共两个环节:为什么要滋养心灵和怎样滋养心灵。郑老师通过设置相应任务,让整个课堂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在教学中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滋养心灵的重要性,继而丰富自己的美好心灵。整堂课,课堂内容充实、逻辑缜密,体验性、实践性强。
第二节课,郑老师带来了《“好种子”播撒记—探问人生目标》的展示课。郑老师以学生熟知的榜样人物袁隆平院士入手,指出人要积极主动地规划人生,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郑老师层层递进,从探问人生目标到脚踏实地努力,一步步引领学生点燃梦想的激情。通过设置期末目标的项目活动,给予学生展示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中勇敢说出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未来规划,并落实到具体行动当中去。课堂中师生互动紧密而有效,一气呵成。
展示课后,郑好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备课过程和课堂设计理念,参训老师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大组组长刘粉莉老师认为郑老师两堂课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教师教态较好,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同时要注意的问题是:一在课堂上教师讲的偏多,学生实际操作偏少;二是教学活动还可以再斟酌设置,要与书本的核心内容相贴切。区教研员夏赛虎老师对郑老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热情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同时指出在这两堂课中活动衔接上不够准确,环节过渡方面有待改进。张永莲老师先是表扬了郑老师两堂课结构完整,师生互动非常积极,课堂气氛活跃,教学基本功扎实。但也有几个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一是课堂板书的设计还可以做的更有条理、更有创新;二是教师讲授过多,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
本次培训活动既是教学思想的碰撞,也是教学艺术的展示,不仅加深了一线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与认识,更激发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与追求。通过这次培训,教师们受益匪浅,纷纷表示,将把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更加高效、有趣的学习环境。此外,培训还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经验、分享心得的平台,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摄影:王娜、王哲君
撰稿:贾珍艳
审核:张永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