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善于捕捉幼儿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提升教师挖掘课程价值、实施课程及课程故事的撰写能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徐婷婷运河名师工作室于2024年10月30日下午开展了“追随儿童视角,共述课程故事”为主题的课程故事研修活动。
一、写好故事
为了进一步让学员教师明晰课程故事撰写方向,徐婷婷老师以《如何撰写课程故事》为主题进行专题介绍。
1.明晰课程故事内涵
徐老师抛出话题:“什么是幼儿园课程?”在老师们分享自己的理解与困惑之后,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大家明晰课程、故事以及课程故事的内涵。
2.聚焦课程故事价值
徐老师提出课程故事的五个本质作用:一是记录课程推进的轨迹;二是承载教师发展的道术;三是再现了幼儿的行为与语言;四是体现园所教师发展的专业程度;五是牵动着家园工作的命脉,生动剖析了课程故事的价值。
3.课程故事如何撰写
徐老师通过课程故事案例,梳理了教师撰写课程故事容易出现的问题,如何避免,进一步展开剖析,深入浅出的讲解了课程故事基本结构,分别从确定故事框架与过程、抓住关键情节与问题、记述方式三要素帮助教师梳理经验。
二、共述故事
基于前期各位学员教师的教育实践,积累和撰写了多个优秀的课程故事案例,在本次研修活动中,学员依次做了分享介绍。
●大班《好玩的磁力棋》
潘老师分享了大班益智区关于磁力棋的游戏课程故事,通过三次游戏玩法和材料的迭代升级,深入分析幼儿核心经验,提供有力的游戏支架,不断推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中班《友谊说》
吴老师分享了一个中班《朋友》主题下的一个课程故事。幼儿通过讨论、猜测、实践等路径,感知体验朋友的重要性,提升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中班《小小快递员》
戴老师分享了中班的角色区游戏“快递员”的课程故事。充分捕捉到了中班幼儿生活经验和学习契机,通过组织幼儿讨论快递员的工作内容,共同布置班级“快递驿站”,设计填写快递单等活动,提升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及游戏水平。
三、分享交流
在精彩的课程故事分享后,学员教师结合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多角度分享了感悟,各抒己见,一起梳理了亮点和不足。
丁老师:通过本次课程故事的回顾、分享与研讨,我看见了儿童学习与成长、教师教育理念与行为的改变。课程故事源于生活,基于儿童。我们要基于日常的观察、记录,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轨迹融入课程故事中,进一步彰显儿童本位的思想。
戴老师:在课程进行中,我们要以小点的具有价值和意义的故事去写实我们的课程故事,但也需要考虑到孩子的学习方式,他是直观的,需要在比较中发现问题本身的区别,不是因活动而活动,在浅层的基面上行走。
吴老师:通过听一个个生动的课程故事和参与课程故事的研讨,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温度与深度。课程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成长的,是真实发生的。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老师的深入观察,离不开老师的倾听记录,离不开孩子们的表征。
韦老师:课程故事应该是生动有趣的,通过故事的形式释放教育的价值。在课程分享中,我们也可用教师的预设、评价,全面的去各个角度审视我们行径的过程,所以人有时只会循环于自己认知范围里的事,这次思想的启迪又让我对课程有了别样的方法可寻。
四、好书推荐
最后,徐老师还向学员教师推荐了《幼儿园课程故事:支架教师的专业成长》一书,希望大家能够在书里学习到幼儿园课程故事的撰写要点、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系以及编码解读方法等。
五、且行且思
通过此次课程故事研修活动,学员教师们懂得了课程需要关注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与深度学习。明白了课程故事是追随儿童兴趣,支持儿童探究的过程。故事中教师对孩子的陪伴与观察、支持与引导是促进幼儿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展现了教师们在课程建设研究过程中的探索与思考,帮助教师们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课程创造力,有效推进课程落实,让课程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今后,我们将继续秉承《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精神,真正做到以儿童视角促进课程故事的开展,让儿童观充盈每一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