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哲学家。作为教师应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探索答案,帮助他们构建自己的思考世界,生成独属于他们的课程。”为了让教师们更加明确儿童哲学理念融入课程的意义,梳理在课程实践中资源收集的方法,杭州市舟山路幼儿园新昌路园区在2024年10月11日开展了“思‘有准备的环境’ 索‘有深度的体验”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大教研组长俞蕾蕾老师主持。
聚焦问题,班本思路交流
首先俞蕾蕾老师基于上一次的教研阶段性成果,引出各个班级哲思墙与思考袋的有效呈现;而各班也分享了如何通过倾听原声音、聚焦真问题,建立班级哲学问题库,同步审议,生成了具有儿童哲学韵味的班本主题。前期副园长陈小燕老师参与了各个年段前审议的探讨,各班主题网络图都有所调整,因此每个班对班本课程的行进路线进行回顾与讲解。
把握资源,解锁新的经验
接着俞蕾蕾老师提出:有准备的环境需要多元化的、贴近生活的资源支持。带着老师们继续思考:用何种形式能够创造多种机会,让教师、家长、幼儿三方,共同寻找园内外社区、家庭、人文等可利用资源,为儿童提供具有丰富探究机会和活动环境,让班本主题持续深入的探究,促进幼儿发展。基于此,俞老师进而提出“活动菜单”这一概念,即“活动菜单”贯穿整个主题的行进,可供幼儿持续探究、引发新思考、解锁新经验,是充当“百宝箱”的角色。
小组团讨,生成菜单雏形
通过俞蕾蕾老师对“活动菜单”的讲解,各年段的老师们也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老师们跟着年段组长进行了现场小组团讨,教师体验卡和亲子打卡单可以设计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内容?活动菜单上除了教师体验卡和亲子打卡单,还可以体现哪些内容?每个教师都在头脑风暴,不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设计有意义的活动菜单。
教师打卡,菜单初体验
每个年段根据自己设计的教师体验单,来到运河周围的一公里资源圈,探寻《妙趣游公园》下可实践操作、贴近生活、满足幼儿需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自然、文化、社会资源。
以儿童为本的哲学环境,不仅需要教师更新儿童观,更需要有一双慧发现的眼睛,看到和读懂小小哲学家们的“天马行空”。此次研修老师们懂得了如何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在自由探索中成长,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儿童哲学”的能力,自信面对未来的挑战,也更激发了舟幼教师对儿童哲学教育的无限思考与探索热情。
撰稿:刘丽丹
摄影:俞悦彤、各班教师
编辑:
审核:俞悦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