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1日,杭州市康桥幼儿园在大教研组长沈俐敏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以《每一次分享·都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新起点》为主题的第三次“游戏分享书”研修活动。活动始伊,沈老师对于游戏的分享和意义进行讲述,分享关于游戏分享书中幼儿幼儿所获得的经验累积以及能力提升获得新的经验。前一阶段,教研教师清晰了关于游戏书框架构成以及游戏书成效形式,本次教研教师更加清晰了游戏书框架构成以及游戏书成效形式。
共分享、促研讨
大三班《沙水游戏的分享时刻》
大三班佳佳老师前期以网络图“沙水建造师”,初遇“沙水”游戏,帮助幼儿初步探索。幼儿在游戏后遇到了一系列问题:水怎么能流到沙子里呢?水怎么才能在沙子里储存呢?在幼儿游戏后幼儿进行了问题探讨,绘画游戏计划以及游戏计划分享。
大二班《游戏分享书》内容构想
大二班卓老师通过分享游戏书的形式,采用游戏日记的形式,穿插音频二维码2-3人一组。在游戏开始前,幼儿之间进行合作探讨本次游戏的设计和目标进行绘画。游戏结束后,幼儿在记录单上记录本次游戏的过程与其他小朋友分享,最后小组之间进行自评和他评。
大一班游戏分享书
大一班郭老师以三阶段进行游戏书的分享,第一阶段:西游记故事会,定期在班级内开展西游记分享,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第二阶段:西游记宣传册,设计不同类型游戏手册,供游戏翻阅展览;制作成明信片送给朋友和家长。第三阶段:游戏手册漂流,引导幼儿对游戏手册进行欣赏评价;投放一本空本,幼儿自主选择主题设计。
中三班:精彩大饰界
中三班缪老师采用小组的形式记录游戏内容,设计元素采用小组幼儿的自画像。通过讨论饰品店里有什么:将幼儿的录音内容转换成二维码的形式,扫码即可受体幼儿对于饰品店的了解。幼儿将自己观察到的材料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饰品店中的材料。
中二班:花里有话
中二班周老师通过游戏分享环节的问题分析,在游戏结束后出现了一些问题:队伍太乱,不会固定花束。教师提出了分析和调整:幼儿对花很感兴趣,可以在区域的不同地方设置订花处和取花处;幼儿可以先用胶带,扭扭棒,皮筋等方式尝试固定。
中一班《“泥”好呀》
中一班钟老师通过幼儿与“泥”打交道,但是在过程中发现遇到一些问题,在搓泥时会变成小球,后面改变了泥的选择,幼儿进行操作,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将小零件链接在一起,后期也会将泥土进行涂色,进行游戏跟进。老师也进行了总结:需要轻轻的捏不能太用力,还可以在捏的时候喷点水。还要用软的泥,水不能加的太多,可以用泥浆补一下。
小三班《小面馆》
小三班的蔡老师通过一个案例: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自主选择面的时候不知道要吃什么,幼儿进行了一系列讨论得出小面馆也需要一个菜单。在之后的游戏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幼儿可以自主选择喜欢的面,而不是厨师自己挑选,更加贴合实际生活。
小二班《遇见甜品屋》
小二班程老师通过两个案例:我要甜甜圈,幼儿点的东西和服务员上的甜点不一样,从而引发幼儿的思考,增加了菜单以及服务员的记录。案例座位风波,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座位不够了,教师在甜品店关门后进行了游戏评价,幼儿可以在下一次游戏时应对相应的问题。
小一班《理发店》
小一班金老师通过幼儿自主评价,同伴评价以及老师的评价,以视频的形式给孩子们呈现了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闪光点:孩子们对自己的角色认知清晰,知道自己的职业的具体职责,愿意主动与同伴交流,语言交流流畅。通过评价将需求传达给教师,提高幼儿游戏的积极性。
聚重点、有反思
在分享过后,沈老师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探讨,围绕每个班级游戏分享书进行探讨,一是每个班级分享书有什么亮点?二是在该分享书中班级优化建议是什么?教师按照班级进行分组开展研修。
沈俐敏老师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帮助老师梳理对于分享书的具体概念,通过一些幼儿的分享形式:语言表达,绘画,圆桌会,故事接龙等,幼儿自主分享游戏书。在沈老师带领下,老师们对于怎么引导幼儿去分享游戏有了一个清楚的脉络。
行而有思,思而行远。喻老师肯定了班级教师在班级游戏书分享活动中的实践,但分享中幼儿的表征以及幼儿前期经验还不够明显,应该从特点出发,凸显类型特征,让幼儿在游戏书分享过程中能够有更多的思考与进步,教师也需要再细心观察,通过策略跟进让优化更明显,期待下一场游戏分享书的呈现!
撰写:于海杰
摄影:于海杰
审核:沈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