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四月,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有一群可爱的小生命在这个春日与小二班结缘相识。
●和小蝌蚪初见面
周一的早上,孩子们向往常一样入园,忽然传来一阵兴奋的喊声“老师,你看!植物角里有一群小蝌蚪在小水缸里游着。
图1:我们的新朋友
涵涵:小蝌蚪怎么会来我们这里?
萌萌:老师用网兜从池塘里抓来的。
希琳:小蝌蚪变成青蛙自己跳过来的。
茂茂:它可能喜欢我们吧,她就来了。
图2:看看小蝌蚪,它们长得真可爱
黑乎乎的身体,圆滚滚的脑袋,这一群可爱的小生命一下就把孩子们全吸引
了过来,专注的观察、开心的讨论、声情并茂的表述以及各种各样充满童趣又奇思妙想的提问,让这个晨间变得特别的生趣和奇妙。
●七嘴八舌探讨小蝌蚪
每天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总会三五成群地来到自然角观察小蝌蚪。同样在自然角也与小蝌蚪发生了奇妙的故事。
小蝌蚪喜欢吃什么呢?怎么吃的?
囡囡:小蝌蚪喜欢吃米饭。
可可:小蝌蚪喜欢吃菜叶,我们喂菜叶给她吃吧。
聪聪:小蝌蚪肯定喜欢吃好吃的食物,和我们一样。
到底小蝌蚪爱吃什么呢?于是,我们将自己的喂食发现进行了统计:
图3:小蝌蚪爱吃的食物
孩子们对小蝌蚪充满了好奇,为此我们开展了讨论,并请孩子们回家和爸爸妈妈寻找答案,幼儿得到相关资料信息后,把自己的发现与同伴、老师交流,得出结论。
●和小蝌蚪过假期
和小蝌蚪相处的日子过得很快,迎来了清明小长假,孩子们要放假了,小蝌蚪没人照顾怎么办呢?为此,我们开展了大讨论:
涵涵:老师我能把小蝌蚪带回家吗?
顿时,教室里闹腾了起来“我也要,老师,我也要带小蝌蚪回家。”
你们知道要怎么照顾小蝌蚪吗?于是,我们开始了领养小蝌蚪的计划!领养前要做的准备有哪些呢,怎么照顾小蝌蚪呢、想要领养几条小蝌蚪呢,孩子们开始了讨论。
图4:我们的领养小计划
●切换镜头——我和小蝌蚪的日常
图5:唱歌、讲故事给小蝌蚪听
图6:给小蝌蚪吃食物
图7:带小蝌蚪去郊游
欢迎回家,我们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假期。
我这几天都和小蝌蚪一起做了好多事呢!
我给它讲故事了。
我最喜欢唱歌了,我还唱歌给蝌蚪听。
我把最喜欢的零食分享给小蝌蚪吃,它会吃好多东西。
带小蝌蚪回了一次家后,孩子们似乎对蝌蚪宝宝“疼爱有加”,喝水的时候要去看看它们,户外活动回来也要去看一看,离园的时候还要拉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看。
●小蝌蚪新发现
可可:老师,老师,小蝌蚪长脚啦!它是不是马上要变成青蛙啦?
豆豆:不会的,小蝌蚪那么小,青蛙那么大,有不一样!
若涵:小蝌蚪的妈妈就是小青蛙呀!它长大了就是了。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争论,蝌蚪宝宝是怎么长大的?为什么小蝌蚪和青蛙不一样呢?针对孩子们的问题,我们借助多媒体查阅并观看了视频资料。对蝌蚪宝宝从小小的蝌蚪卵长成一只蹦蹦跳跳的小青蛙过程进行了简单的了解。
图8:孩子们观看《小蝌蚪找妈妈》视频
图9:小蝌蚪成长记
●蝌蚪小家忙布置
多多:蝌蚪宝宝长大了,我们的小鱼缸是不是住不下他们啦!
承远:我们要给它做一个大大的家,这样它们就可以住啦!
图10:讨论材料,画画新家
图11:新家材料建构大实验
图12:小蝌蚪的新家
●再见,小青蛙
小蝌蚪喜欢我们给它造的新家吗?
平安:我们给小蝌蚪的家里放了绿绿的植物,它肯定喜欢。
典典:小蝌蚪喜欢我们给它造的大大的家。
壮壮:小蝌蚪不喜欢我们这个家,它喜欢河里,有小蝌蚪已经变成小青蛙了,它想跳出去找妈妈了。
壮壮的话引起了孩子们的共鸣,是的,小青蛙可能更加喜欢回到它妈妈的身边,为此,我们带着孩子一起送小青蛙“回家”。
图13:小蝌蚪们,再见
回顾整个活动过程,幼儿通过每天照顾着小蝌蚪,和同伴之间交谈有关蝌蚪的话题,养成了交流讨论的习惯,更增强了探索的欲望。幼儿对小蝌蚪每个时期的生长变化非常感兴趣,充满了好奇心,经常讨论对小蝌蚪的生长发现,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记录。在这过程中,培养了幼儿观察事物、记录变化的初步习惯。 我们给予了孩子们充分、自由的观察和创作空间,培养了孩子们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增进了对动物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撰稿:甘建文
摄像:甘建文 朱华燕
审核:童敏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