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论证学校教学改革的阶段性成果,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2021年1月8日下午与1月9日上午,“星河渔韵”新好学校发展群教学改革论证活动于杭州市卖鱼桥小学文汇校区举行。活动有幸邀请到了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校长李海林进行指导引领,和睦小学、文澜实验学校、文津小学、星澜小学及卖鱼桥小学参与了本次教改论证。
首先,和睦小学课程部从课程实施背景、课程总体介绍、课程具体介绍等三个方面呈现了自信课程的框架和实施细节,并对基础性课程模块中的“习惯培育”“信心培育”“创意劳动”三个方面展开了重点阐述,并对采用的课程评价体系进行介绍。
李海林校长针对该课程提出了宝贵建议。他认为,该课程已经确立了较为清晰的培养目标,但仍可以在如下两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优化:第一,应该将培养目标先分为若干核心素养,再确定一个个对应核心素养的学习领域,经过这样的主题分类,课程体系会显得更加凝练;第二,应进一步提升课程的专业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教学计划、教师备课、学生活动设计、学材和评价等课程八要素缺一不可,这不仅会使课程体系更加专业,也有利于学校进行长期的课程开发和管理。
文澜实验学校课程部介绍了单元整合视域下大任务教学的文澜实践,除相关背景的介绍外,还从开题筹备、教研联动、精研覃思、评价展示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文澜实验学校还向大家呈现了预期成果,体现了过程的完整性和严谨性。
李海林校长提出,任务型教学更适合做课题研究,若将之转化为课堂研究时,“单元教学”是一个较好的切入角度。“任务型”主要体现在两方面:跨课堂,课内外一体化教学;跨课时,群课教学。我们要对整个单元的大任务做出分解,并明确课外部分的学生活动,用学历案进行引导;课内则主要处理“头”和“尾”,开始提供准备和帮助,结尾进行研讨性教学。在课外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得到体现,而网络协助和个性学习也会自然地成为潮流。
文津小学的课程部提出了“完整教育”这一总培养目标,并通过“841型完整教育目标结构图”清晰地向大家呈现了整个体系;同时,文津小学就正在实施的“大阅读”项目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介绍了所采用的项目式学评。讲述期间播放的一则短片呈现了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和参与热情,令在座老师印象深刻。
李海林校长对其中的“大阅读”项目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应以学科章节为单位,整理出与某种阅读知识或能力的对应表,语文学科外的教师可以思考“要学好这一章节需要哪些阅读能力,并通过回答一问题理清思路;其次,要构建课堂模式,将“大阅读”的课堂教学方法化,让教师明白应该怎么教;最后,在评价环节也要对传统的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
坚实脚步星光绚烂,踔厉奋发行在路上。星澜小学汇报了学校“科学加”实践周课程情况。该校通过全校教师通识培训、实践周岗前培训及核心团队教学研究等方法进行师资建设。课程整体架构的逐步完善与课程的优化展现了星澜小学实践周课程的变迁历程。同时,学校发现“师资‘质量’待提升、实践动力难保持、缺乏深度探究、学生兴趣持久性不足”等问题在课程推进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对此,其提出了阶梯培养核心力量、丰富已有课程等设想以应对解决。
针对星澜小学的汇报,李海林校长首先肯定了该校现有的实践成果与思考。接着,他提出,学校可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课程八大要素出发,全面、系统地构建“科学加”实践周课程的结构。此外,李校长还建议星澜小学将课程各要素再作多层级的细分,以此促进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目的的达成。
卖鱼桥小学从“任务型学习”、“课程的迭代优化”两个角度对学校教学改革情况进行汇报。宋洁副校长对“任务型学习:指向深度学习的课堂变革学校行动”进行介绍。她讲述了从“任务课堂”优化升级为“任务型学习课堂”的探索历程,由哲学基础、教学变革哲学提出任务型学习的概念、主要特征及任务分类。接着,宋校长结合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的教学实例,直观详实地说明了任务型学习的任务设计基本路径、任务设计方案、实施要素和指导策略。“老师退到幕后,学生走到台前;内容变得简单,所得变得丰厚;从目标碎片化走向内容整体建构”是卖小对任务型学习课堂的未来畅想,更是其不断追寻的理想境界。
随后,郭红梅副校长介绍了学校课程的迭代优化。以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学校课程结构不断升级优化,光谱课程已发展至5.0版本;以学习方式变革为核心,精品课程项目的修正与完善持续推进;以项目学习为推进样态,学校课程文化正历经培育与创生;以五育并举为重点,“艺眼艺行”等多种特色课程项目的建设与实践成果丰硕。与此同时,学校也客观、精准地认识到,随着课程的全面铺开,“如何开发引领性的跨学科项目学习的经典案例?”“如何深入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等问题逐渐产生,亟待得到解决。
最后,李海林校长对两项汇报分别进行了点评指导。就任务型学习,他首先展示了美国课堂中“不同类型的政府的特点”、“混合物的性质”两个课例,引导老师们辨析指向过程、结果的不同任务类别。据此,李校长简明扼要地点明了当前卖小对于任务的分类是从社会学视角出发的,故提议可尝试从学习过程的角度对任务分类进行再思考。借“古墨西哥人的生活方式”这一课例,他指出教学内容的任务化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为了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有效联动。结合“亨利八世推行宗教改革”这一课例,李校长再次强调了推进任务型学习的核心在于从教学论的角度对任务进行重新分类,且对于案例的分析是推进过程中的重要动力。
针对课程的迭代优化,李海林校长聚焦光谱课程,引导老师们对该课程根据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两个维度进行一级分类是否妥当进行深入探讨。随即,他提出此种方式是从课程之外的非课程因素来分类的,即非实质性的分类而非着眼内涵的分类,因此建议从培养目标入手对当前的课程分类进行优化升级。伴随着对于不同课程类型及其分类依据的梳理和厘清,李校长和老师们对光谱课程图谱设计的改良提升展开了激烈讨论,由此,卖小课程迭代的思路愈加清晰,课程建设的积淀愈加丰厚。
新起点,新方向,新征程。本次教学改革论证会虽然告一段落,但各校对于深化课堂、课程变革的探索仍将继续,教学改革定将为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师素养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注入蓬勃的动力。
撰稿:周洁 马力
摄影:周洁 马力
审稿:张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