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环境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幼儿园班级环境的创设更是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价值。为进一步提升教师对班级环境的认知和理解,提高教师“儿童立场”下环境创设的能力。2025年4月7日,杭州市新城实验幼儿园特邀原江干区幼教教研员杜丽娟老师入园对园所环境的创设进行深入的指导。

篇章一:走“浸”环境,实地指导

在杭州市新城实验幼儿园园长余航、副园长陈燕娜、教科室主任咸金琴等老师的陪同下,杜丽娟老师走进园区的各个班级,观摩了幼儿园各个角落的环境创设。杜丽娟老师有针对性地对各班的区域、主题墙、走廊等环境进行指导,并归纳班级环境中创设的共性问题,同时对幼儿园品行环境创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杜丽娟老师提出:“在品行课程环境中,目前对儿童的关注还不够,往往忽视了儿童的视角。幼儿的表达和表现需要得到更多地关注和鼓励。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让幼儿在品行课程中能够充分表达自己。”

篇章二:总结提升,助推发展

教研组长杨思雨老师根据杜丽娟老师的指导建议,给全体教师开展了《主题墙与品行课程环境的优化》总结培训会。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共同探索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新思路、新方法。

杨思雨老师首先指出了当前主题墙呈现中存在的问题,如平均分块、碎片化明显,与幼儿实际体验脱节等,并提出了主题墙呈现的新理念。强调主题墙应是一个动态的、随着主题推进而不断生发的过程,要关注儿童在主题探索中的经验发展,从儿童的兴趣点和需求出发,逐步拓展和深化主题内容。同时,主题墙的氛围和内容形式要起到暗示作用,引导幼儿自然地进入主题情境中。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培训还提出了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如中班的“五环拍球打卡”、大班的“我停不下来”跳绳纪录等,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能激发儿童的兴趣。

杨思雨老师提出无论是主题墙的呈现,还是品行课程环境的优化,或是区域环境的布置,核心理念都是“眼里要有孩子”。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让幼儿在幼儿园的环境中能够自由地成长和发展。

通过本次专家进园指导活动,切实有效地解决了一线教师在班级环境创设中存在的困惑,也引导教师将课程意识有效地融入环境中。笃行不怠,行而不辍,接下来老师们将继续研究基于儿童视角的环境创设,让儿童成为环境的主人。充分发挥环境在幼儿主动学习过程中的交互作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撰稿人:邬昱汐

审稿人:信息外宣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