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319日,杭州市文澜中学董立毅运河名师工作室以“聚焦核心素养,探索教学新路径”为主题,在杭州市文澜中学开展跨学科教学实践研讨活动。工作室生物教师李晓霞、物理教师卢钧雷及教研组骨干成员,围绕“农业生产增效”与“机械工程优化”两大实践主题,打破学科壁垒,推动“教学评一体化”改革,为“双减”背景下的课堂增效注入新动能。

活动中,生物课堂以“如何让大棚果蔬增产”为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从辣椒产量曲线中提炼光、温、水、肥、气五大增产要素,设计“CO₂浓度梯度实验”验证科学措施,最终形成《增产建议书》,提出“延长光照+增施CO+昼夜温差调控”等系统性方案。课堂将农业生产问题转化为科学探究课题,通过真实数据分析与跨学科整合,深化学生科技兴农的责任意识,实现从知识学习到实践能力的跃迁。

7f591e5286311544437485fc52227b6

与此同时,物理课堂以简单机械为切入点,通过“问题链”推动思维进阶:从基础认知到创新设计,最终延伸至机械效率的深度计算。以高空修枝工具为原型,学生分析杠杆与滑轮组的力学关系,推导受力模型,并通过组合创新设计发现“机械效率逐级衰减”的工程规律。课堂通过“识模-用模-建模”的渐进式支架,降低抽象概念的学习难度,助力学生从解题思维向解决问题思维跨越。

dfbeb064a1f76fc594715775064df19

两节课例彰显了“素养立意”的教学转型:生物课重构知识框架,将光合作用原理转化为可操作的增产策略;物理课以工程问题为纽带,促进机械原理与数学建模的深度融合。教研团队强调,跨学科教学需注重“思维可视化”,借助力学图示、数据对比表等工具辅助学生理解复杂模型,同时夯实学科核心概念,通过项目化学习促进知识迁移,为复习课设计提供“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新范式。

此次研讨活动是文澜中学深化育人方式变革的生动实践。从生物课堂的问题驱动到物理课堂的建模思维,从科学观念的具象化到社会责任的内化,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素养生长的沃土。董立毅运河名师工作室表示,未来将持续以跨学科融合为抓手,推动教学从“能力培养”向“素养生成”进阶,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