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拱墅区第三轮课程改革学科项目化学习研讨活动在杭州市文晖实验小学举行。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董泽华副教授进行专业引领。杭州市文晖实验小学、文津小学校长黄鼎汉以及拱墅区学科项目化试点学校和核心团队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区教育研究院学校发展研究中心课程部主任徐瑰瑰老师主持。


首先由5个项目学校和核心团队教师代表分享了各自在学科项目化学习上的实践案例。

杭州市文澜第二小学王婷玉老师以完整的逻辑链分享展示了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口语交际项目化学习案例《巧做“有声”扑克,众说历史俊杰》,以本质问题凝练驱动性问题:作为文创设计师,如何设计制作一款历史人物“有声”扑克牌,带领玩家体验不同时期历史俊杰的故事?确定学习目标后分任务逐级递进实施项目,通过评价,反思助成长。


杭州大关小学教育集团唐语笛老师分享了《制作开国英雄有声档案》 项目化学习案例。依据单元目标和语文要素设定学习目标,以庆祝共和国75岁生日为情境,学生担任 “时空绘声师”。通过图说、文说、演说英雄等任务实施项目,采用多元主体和多种方式评价,增强学生对英雄的理解,传承爱国精神。


杭州市胜蓝实验小学徐雅飞老师以《我给小羊安个家》为例阐述数学学科项目化实践。先明晰素养指向和单元目标,围绕比例知识设计任务。通过让学生设计小羊之家,在任务中感知、应用比例,培养多种能力。构建多元评价框架,从课堂表现、任务完成、目标达成等方面进行评价,以评控项目效果,促进教学相长。


杭州市春蕾中学汪章靓老师以《经营临安瓦肆,探析宋元之变》项目,通过大单元聚合内容、大目标引领方向、大情境建构场景、大任务锚定目标、大支持催生学习,让学生在经营瓦肆方案设计中理解宋元时期历史,培养核心素养,同时反思优化大单元教学路径。


杭州市文津小学传承光谱教育理念,开展学科项目化学习。尹明副校长以科学大阅读实践周为例,前期筹备选书籍、定任务、做引导;各年级围绕不同主题推进项目,如一年级为动物安家等;通过成果展示彰显成效。同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优化方向。


董泽华教授充分肯定了学科项目化学习在教育创新中的积极意义。他指出,这类学习模式打破传统局限,让学生从“做题”走向“做事”,能有效培养核心素养。董教授强调,项目设计需紧密围绕学科核心知识,创设真实且具挑战性的任务情境。同时,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像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做事”能力,通过明确评价目标、设计开放任务、制定评分规则,全方位考量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涵盖知识运用、问题解决及态度精神等层面,为学生发展提供精准反馈与指引,助力基于学科实践的项目化学习稳健推进,提升育人质量。




最后,徐瑰瑰老师进行活动总结,她鼓励大家继续积极深入开展学科项目化学习,紧扣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基于真实情境和学校特色,不断丰富学科项目学习内容,并将此次活动的收获付诸实践,助力拱墅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