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是啊,教育就像是有机的生态系统,对学生来说,生长不仅仅只是外部的给予,更是激发生命体内的一种自我需要。作为教师应该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真实需求,设计出可以点燃他们探索欲望的学习路径。

2021年1月13日,浙江省小学数学“基于问题解决的持续跟进研讨活动”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进行,浙江省小学数学教研员斯苗儿老师,拱墅区小学数学教研员孙钰红老师、丰衍生老师、吕立峰老师,萧山城东小学俞波副校长莅临指导。吕立峰特级教师工作室全体成员随同学习。

第一节课是由吴诗雅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下册《平移与旋转》。吴老师首先从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乐场中的运动出发,通过分类活动初步感知物体的平移与旋转。紧接着她创设了两次操作活动,“小树的平移”和“小树的旋转”,学生通过想一想,移一移,说一说探究发现平移与旋转的基本特性,并进行对比发现共同点与不同点,进一步深入理解了平移与旋转。

第二节课是由许霜霜副校长执教的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许老师从学生已有学情入手,通过学习单前测收集了学生素材,分组讨论交流描述学生作品,关注不同层次孩子的需求。在小组汇报中规范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三角形的旋转过程,渗透图形旋转的三要素。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借助格子图画出旋转后的三角形。

两节课后,斯苗儿老师赞扬了两位授课老师的教学风格与能力,并基于学生立场提出可以为学生再提供多一点的思考空间,更具一些挑战性,充分利用学生素材,创设冲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了让老师们能有更深入的感受,斯老师提出一种全新的教研模式,将听课老师们分成两组,现场改课,模拟试讲,二次展现。

在“平移和旋转”磨课组,老师们从学情预设和教材分析入手,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断建构,推翻,再重构,力求用最简单的教学素材挖掘最深层次的教学本质。工作室的成员们在一次次的模拟试讲中不断明晰教学目标,修饰教学语言,完善教学环节。

下午展示正式开始了,工作室成员陈爱君老师以“小鱼”为素材贯穿课堂的始终。首先她从一条鱼的游动出发,带领孩子们初步认识了平移与旋转,然后是呈现一组鱼群,设计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判断鱼群中的鱼是否能通过平移或旋转得到,在学生的操作活动中再次明晰了平移与旋转的特点。

俞波校长的课从学生素材入手,对学生进行了前测,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三角形旋转作品,通过判断感知旋转的三个要素,然后放手给学生分享正确画图的技巧,把面的旋转转化成更易操作的线的旋转,整个教学环节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对比发现,寻找关键点,归纳总结技巧。

通过这次活动,俞波校长从中深刻感受到一节好课需要有“大局观”,要将学生的素材落得实处,挖得深才能看得远,要努力创设“高性价比”的课堂。

孙钰红老师认为“有效地体验是自觉地感悟”。拱墅区近年来一直在研究的经验课堂背景下的优质情境创设,力求在大任务情境中引导学生能够自主思考,探索,碰撞,让学生从回答变成表达。

  最后斯苗儿老师对整个活动进行了回顾及总结。斯老师认为,“教什么”和“怎么教”对教师而言,就如同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在教学前,我们要明确教材要我们干什么,它与学生的认知有什么冲突。以学生发展为本,用最简单但有生长性的教学素材,深入挖掘知识本质,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这一次的教研活动改变了原有的教研方式与状态,让每一位老师都深入其中,在一次次备课,试讲,磨课中努力找寻课的平衡点,创设一堂让孩子开心,让老师舒心,让家长放心的具有“数学味”的课堂,而我们工作室也会以此为目标努力学习和实践!

撰稿:徐 琳

审稿:吕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