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人:胡胜平,中共党员,杭州市文澜实验学校副校长,曾被评为杭州市教坛新秀。教育格言:滴水穿石靠的是不断进击,铁杵磨针凭的是持之以恒。

他的座右铭是一丝不苟。

他做人的原则是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

他的处事原则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他一生奉行求是精神。

他就是竺可桢。

1890年3月7日,竺可桢生于浙江绍兴。少年英才,20岁的他考取了留美庚子赔款公费生,远渡重洋,去美国求学。1918年,刚刚在哈佛大学获得气象学博士学位的竺可桢,怀着一腔报国为民的热情返回了阔别已久的祖国,为实现科学救国奋斗终生。

1910年,第二批庚款留学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合影。

第一排左二为竺可桢

从1936年起,竺可桢当了13年的浙江大学校长。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反动统治下,浙大不得五易校址。在物价飞涨颠沛流离的困苦条件下,他到处延聘有真才实学的教授,择优录取学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人才。

1962年,对竺可桢来说是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已是72岁高龄的他,终于实现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信仰与理想让竺可桢不断前进,他曾在一封信中写道:我们应以达观为怀。我们生逢其时,一生可以胜过古代千载。我们是多么幸福啊!

竺可桢还致力于科学为工农大众服务,积极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需要作为工作志愿与应尽职责。1964年,竺可桢发表了《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的论文。他认为我国具有丰富的气候资源,只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就能大大提高粮食产量,他用自己的气象学地理学知识,联系农业实际,为我国农业生产作出贡献。

标注:1955年,水土保持检查组赴山西考察,左二为竺可桢

竺可桢不仅为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还十分重视科学普及工作。他认为,一个优秀的科学家必须在他本身专门工作以外,从事通俗的科学研究和著作。他晚年发表的《物候学》,既是一本积累了几十年研究成果的专门著作,也是一本深入浅出群众喜爱的科普读物。

1974年2月7日,竺可桢与世长辞。他曾对学生谆谆教导:人生的目的在于服务,而不再享受。这样的精神如灯塔一般,为一代又一代科学工作者指明道路,也深深值得我们每一位少先队员学习。

撰稿:胡胜平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审核:王 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