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为有效落实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转型“四化”要求,2023年2月17日晚,施碧芳运河名师工作室成员在观城实验主会场及各校分会场,与浙江省余立峰名师网络工作室,及拱墅区诸多中小学体育运河名师工作室学员一起,联合开展了2023年春节后第一次工作室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为《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例网络集中研讨活动》,整个活动围绕2022年浙江省体育与健康教学评审活动一等奖获得者,杭州市求知小学的张裕文老师的四年级《足球运球+射门的活动方法:脚内侧运球+射门》一等奖课例,结合体育课堂转型“教学内容结构化、教法学法内容化、教学组织小组化、教学评价精准化”,就如何有效理解和合理改进建议两个层面,展开了深入的研讨。施碧芳老师作为当晚第三板块“教学组织小组化”的主持人带领我们深入研讨,工作室秦琪老师作为代表进行发言,整个活动让各位工作室成员收获颇多。

活动前期的沉浸式学习

本次研讨活动通过网络研讨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为体育教师搭建网上交流平台。拱墅区16个体育运河名师团队,在前期多次开展“四化”转型学习研讨,施碧芳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于前期积极参与学习。他们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课例和上课研课等形式,不断对“四化”进行尝试和研究。从理论走向实践,为提升课堂质效,进一步深化课堂转型储能。

活动过程的二度深化

网络研讨活动由拱墅区体育教研员赵一峰老师主持,杭州市体育教研员、特级教师何鲁伟老师致欢迎辞,杭州市求知小学张裕文老师针对设计思路、教学反思和教学疑惑三方面进行阐述。

【实现教学内容结构化】

新课标强调要加强课程内容的整体设计,保证学生学习和掌握结构化的健康教育知识、技能、体能等,实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浙江省提出的教学内容结构化正是推进课标理念践行的有力主张。王伟鸣老师主持团队抛出如何结合单元教学设计结构化设计处理教材内容、如何创设课堂学练赛的结构化情境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两个问题,引导与会教师展开研讨。来自杭州各地的老师们从单元教学设计、课时教案、课堂实施等方面,就设置有梯度的大单元、结合课标6要素重组处理教材、创设课堂学练赛情境来实现结构化发表了观点。

两位网络研讨特邀嘉宾台州市体育教研员陈兆文老师和宁波市镇海区澥浦初级中学校长、书记杨峰针对张老师的的课例,进行了观点分享。陈兆文老师强调要实现教学内容结构化必须突出真实情境下的学练,让技术组合起来练习,贯穿“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理念,构建完整的三维度教学内容,为整体性学好项目打下基础。杨峰老师肯定了张老师的单元与课时体现出的“结构化”,解读了如何用建构和解构来实现教与学的结构化。通过研讨和两位专家解读,老师们对教学内容结构化会有更深刻地理解,并予之实践。

【促进教学教法问题化】

什么是教法学法问题化、如何设计问题、如何运用问题链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促发学生的高阶思维等问题是许多老师在教学转型中的共同困惑。王芳老师主持团队就如何理解问题化和体现问题化与老师们展开研讨。王云瀚等老师们提出,张老师基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使用任务单抛出问题,并围绕关键问题和课堂生成情况,进一步细化问题,又提出诸如有什么方法能够提高运球速度、有什么方法能够加大射门力度、如何完成运球和射门的衔接等问题。张老师利用问题解决问题,利用问题发现问题,利用问题激发兴趣,引发思考探究合作,促进高阶思维的形成。同时,老师们也提出,课堂教学可以通过设置任务单、设置子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培养学生“问”和“思”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特邀嘉宾嘉兴市南湖区体育教研员曹强老师指出:问题化是为了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和思维的发展,问题的设置要围绕关键问题,问题的提出要符合学情,站在学生视角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曹强老师的解读让大家更加明晰了问题化的意义与作用。

【落实教学组织小组化】

如何推进小组化深度进行,由施碧芳老师主持团队与线上的教师结合教学实践进行研讨,工作室成员秦琪老师等参与研讨对课例中小组化合作学习给课堂教与学带来的积极作用给予了肯定。张老师课例中小组合作贯穿了整堂课,小组化减少了教学组织时间,保障了学生连续学练时长,并且发挥了同伴间的互助作用。同时,参与研讨的老师对课例中小组评价、小组成员的激励、组间合作与竞赛等方面提出建议,也分享了小组化实施过程中关于分组、分工、小组评价等具体做法,提出了实践教学中的困惑。

宁波市体育名师邹军权通过张老师的课例强调,小组化教学组织形式对提高教学组织效率、扩大教师指导观察面、培养竞争意识有着积极作用。同时,邹老师对如何使小组合作有深度进行的问题进行解答。邹老师指出,小组合作可通过常态课合作意识的培养、明确学练任务的驱动、教师定位的明晰来促进小组内学生发生思维碰撞,以此来解决小组合作停留在表面的问题。对于小组化学习模式的探讨,老师们有了更深的思考。

【推进教学评价精准化】

杨蓬老师主持团队与线上的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可视化评价和即时评价进行探讨。工作室成员罗新江老师等参与研讨指出,张老师的课例利用绘画支架和展板,用“任务单”、“大拇指”、“小红花”等可视教具直观地对每个环节的学练内容和要求进行具体展现,体现评价可视化。张老师巧用小老师与小组同伴进行评价,发挥了师评、生评和互助的作用,体现评价的多样性。研讨中有教师提出佩戴“心率表”与大屏幕数据相结合等可视化评价建议,通过师评、生评、自评,多元及多样的方式体现评价精准化。

特约嘉宾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校长、特级教师张刚老师与临安区高虹小学校长、特级教师许强老师对本次网络研讨活动效果给予了肯定。张刚老师认为教学评价应该关注运动能力的发展、健康行为和体育品格的养成,需要注意任务单中动作和学练标准的精准化设计,注重多样化评价方式的结合,围绕主题对小组采用多维评价。张校长的点评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和深思。许强老师指出,课堂转型需要结构形态运转模型和观念的转变以及学教方式的转变,学生要真正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内容结构化是核心、小组化是基础、问题化是关键、评价精准化是难点。我们要根据课堂的思维主线,抓住关键问题的核心,明确基本问题。

活动尾声的延续升华

线上研讨会议尾声,浙江省体育教研员、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余立峰老师对活动做点评与引领。余老师对本次线上研讨主持团队的前期准备和线上研讨活动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借助研讨平台,能加快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成长的步伐,增加团队凝聚力和研究力,呼吁老师们将本次研讨活动作为学术研究的新起点,持续地开展研究;不断调整状态和方向,体现时效性;提升自身的研究能力,实现教育价值。专家的引领如同一盏明灯,指引课程改革和课堂转型的方向。

两个半小时的线上研讨十分精彩,施碧芳运河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们通过本次研讨活动,积极参与讨论,在观点的碰撞与思维的提升中,足以看出体育教师对教学转型研究的热衷和期待。老师们也会带着这份热情和专注,持续深度地研究教学实践,提升自我,促进学生发展。

附:学员心得体会

北秀小学 李嗣琪

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内容是核心,将内容不断“解构、建构和重构”,最终根据学生来选择教学内容;在我们日常教法中避免教师“满堂灌”,应该运用问题引领,借学生的问题继续抛出问题,为什么、怎样才能等此类问题,让学生深度思考;小组合作应该贯穿自己的课堂,提高了学生在有限时间内的练习效率。在小组化的培养过程中,要在常态课中去深究,经过漫长的实践引领的过程中而形成;在评价中运用,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个体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运用可视化评价,使得评价更加的精准化,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学业达成的程度。我将以此活动为契机,深究自己的课堂,将“四化”逐步融入到自己的课堂,更多的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拱宸桥小学 秦琪

从教学组织和评价这两方面来说,小组合作和可视化评价贯穿整堂课。小组化提高了学生之间合作意识,提升了学习效率。在小组任务布置时,内容和目标明确,小组分工和实施到位。让学生在思考中进行学习,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小组长能力的培养,让小组长学会关心能力偏弱的学生。我还重视组内角色的分工,每个孩子都要有自己的角色,每个孩子都要有小组归属感。同时利用展板让学生能更加直观的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与学习表现,不光光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评。我认为还可以采用组间互评或者组长互评等形式,使评价更加多元化。最后还可以对合作和技能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永正实验 苏文婷

小组化不仅仅是分小组进行教学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这次的活动学习,我了解到要想让小组化真正落地,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1.强化学生小组化意识的培养。学生意识额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常态课中去深究,经过漫长的实践引领的过程中形成。2.学练任务的驱动。学生更加明晰任务,附加漫画等通俗易懂的任务单效果更好。3.教师要明确自身的定位。学生在小组学习和练习期间,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与评价。

桃源小学 陆思侃

课堂转型,我们是为了更有效的学,更有效的教,我们应该做到精讲多练。因此,我们在进行授课之前,对语言的精心组织,对教学内容的重重梳理,是会对课堂转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张老师的这一堂课,用任务单的形式发布练习任务,让学生更加直接的知道所要练习的内容,以及要求,在整一堂课中,教师语言言简意赅,有的放矢。要做到有效教与学,除了需要凝练的语言,还需要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式,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问题解决式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习内容更聚焦,更容易达成我们的教学目的,也可以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度。以小组化的形式来进行课堂学习,让学生之间有了更多交流的机会,相互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了解学情之后的分组,可以根据学生能力高低展开分层教学,更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

德胜小学 汪宇竞

这次教研活动让我对课堂转型“四化”:教学内容结构化、教学组织小组化、教学学法问题化、教学评价精准化,这四个方面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教学组织小组化这一方面总结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在通过听取其他老师和专家的解读,让我明白了小组化在体育课堂上的重要作用,好处是可以培养孩子合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让老师更好的去观察学生。在我以后的课堂上我也会更多地去采用这样的方式。课堂“四化”的转变改变了传统体育课的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

永正实验 王定炜

通过此次活动学习,我对课堂的“四化”转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教学教法方面,我的固有认识在问题本身,没有问题的落实和缺少的学生的思考探究,课堂教学浮在表面未能深入。了解到教学问题的提出一定是围绕课堂每个环节的关键问题产生,提出的问题促进关键问题的解决。用启发式、探究式问题代替固有开放式问题,让学生真实的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以往的教学组织中,小组化学习鲜有用到,大多是以教师主导,集体学练为主要学习方式。新课标下的小组化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运用到课堂的每个环节,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探索、发现、解决。教师只作为学生思考的引导者。另一方面将教师解放出来,有更多时间去关注小部分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评价层面,通过张老师的课堂,让我对“可视化评价”有了更为准确的认识,“任务单”以及评价更为明显的“小红花”、“大拇指”等评价方法,用真实有效的评价手段让学生完成任务的动力增强以及运动参与积极性的提高。

供稿:苏文婷

照片:工作室成员

审核:施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