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乍暖,姹紫嫣红。3月7日下午,2022学年第二学期“互联网+”空中课堂暨之江语文组三月校区教研活动在五楼未来教室开展。

刘杨老师执教二年级课文《小毛虫》,运用个别读、对比读、配乐读、表演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孩子们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感受小毛虫的努力与执着。小毛虫因为改变而成长,经历了在茧屋中的痛苦,才最终成为了色彩斑斓的蝴蝶,正如孩子们学习的成长历程。课堂中学生反复对比思考,诵读感悟内化,让故事道理的感悟水到渠成。

潘莉平老师执教三年级课文《方帽子》。本节课借助表格支架复述故事,注重用评价指导复述,从通顺到生动再到精彩,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复述的乐趣。最后潘老师创设“小镇要开第三家帽子店”的任务,引领孩子思考第三家帽子店会卖什么帽子?店主人又会是谁?通过头脑风暴让孩子在思维的碰撞中明白改变和创新会让生活更美好,让有趣的故事留下的不仅是笑声还有更多思考。

两节精彩的课堂后,语文组老师们针对两节课进行了精准独到的点评。

胡鸣芳认为刘老师这堂课设计巧妙,不论是生字教学还是词语教学都是融于情境、水到渠成。课堂中抓住句子中的词语运用,带领孩子们理解句子中存在的逻辑性,课堂富有思辨性。屠侃颖老师也评价:刘老师的课堂不仅活泼充满趣味性,而且课堂环节非常扎实。围绕着“既不会、也不会、更不会”展开思辨,层层递进。课堂中的朗读也引人入胜,让孩子们始终保持兴趣盎然的学习态度。陈小春老师说,潘老师这堂课让人十分惊喜,以“意想不到”为抓手,帮助孩子厘清了故事脉络。围绕“店主的儿子”戴上圆帽子这一环节,利用圈画关键词、梳理信息帮助孩子更好地复述故事。课堂的最后抛出的思辨性问题更是将课堂推上了一个新高潮。

撒下一粒种子,收获一份希望,此次教研活动紧紧围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一主题,将阅读教学与思维发展紧密结合,通过进阶式的任务促进学生思维提升。

编辑:徐雯丽

摄影:徐雯丽

审核:陈雯